規劃保障型商品帶來的10大好處

文◎侯琇文 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

1
4442

保障型保險可以說是保險規劃裡最基本的保障,不論是一般終身壽險、定期壽險或意外險,都是如同蓋房子打地基一樣,如果沒有穩固的地基基礎,縱使上方蓋了富麗堂皇的別墅,也都會有搖搖欲墜的威脅。

在金融商品競爭激烈,以及不少保險公司也感受到臺灣民眾平均保額嚴重不足的現況,市場上早已掀起一片「回歸保險基本面」的聲音,也就是回歸保險以保障功能為主軸,讓民眾的保險規劃更趨完善,以達到個人或家庭風險分散及管理的觀念。

再者,市場利率持續維持,基於對保險公司的財務風險考量,為避免過度吸收仍較市場利率行情高的儲蓄型保險商品,而造成投資及財務的壓力,因此主管機關大力推廣保障型保險商品。

所謂的保障型保險,就廣義而言,泛指一般的終身壽險或定期壽險、意外險及醫療險,也就是除了還本型終身壽險或定期養老險,以及投資型保險以外的商品,都可以說是廣義的保障型保險。

保障型保險可以說是保險規劃裡最基本的保障,不論是一般終身壽險、定期壽險或意外險,都是如同蓋房子打地基一樣,如果沒有穩固的地基基礎,縱使上方蓋了富麗堂皇的別墅,也都會有搖搖欲墜的威脅。當然,這個扮演地基角色的保障型保險,除了基本功能的保障之外,更能負起提高民眾平均保額不足的重責。

壽險投保率高達240.35%
每1位民眾平均每年花14萬元買保險

臺灣壽險投保率自二○○八年突破200%起,至二○一六年底已連續八年增長,保發中心公布二○一六年臺灣民眾的投保情形,商業壽險投保率為240.35%,與二○一五年投保率相較年增6%。所謂壽險投保率,為有效件數對人口的比率,換算出來的結果,就是平均每人有2.4張保單。

且根據保發中心統計,二○一六年臺灣民眾每年平均花14萬元買保險,占年所得約2成,臺灣保險密度(每人平均保費支出)為13萬9,310元,其中壽險保費是13萬3,109元,占比達95%,產險保費為6,201元(見表一)。

表一:保險密度、滲透度及人壽保險、年金保險投保率表

保險密度1(元)

總計

財產保險

人身保險

2008

87,971

4,677

83,294

2009

91,195

4,406

86,790

2010

104,423

4,568

99,855

2011

99,514

4,867

94,647

2012

111,461

5,167

106,294

2013

115,874

5,344

110,530

2014

123,895

5,642

118,253

2015

130,376

5,794

124,582

2016

139,310

6,201

133,109

保險滲透度2(%)

總計

財產保險

人身保險

2008

15.41

0.82

14,59

2009

16.27

0.79

15.48

2010

17.13

0.75

16.38

2011

16.15

0.79

15.36

2012

17.69

0.82

16.96

2013

17.78

0.82

16.96

2014

18.02

0.82

17.20

2015

18.28

0.81

17.46

2016

19.16

0.85

18.30

人壽保險及年金保險

投保率3

普及率4

壽險平均分紅利率5

2008

203.27

329.61

2.69

2009

204.84

341.15

0.95

2010

210.72

311.91

1.07

2011

215.84

317.10

1.34

2012

222.97

320.38

1.42

2013

229.67

313.08

1.42

2014

230.61

294.86

1.42

2015

234.16

287.42

1.40

2016

240.35

289.29

1.16

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
註:1.保險密度:每人平均保費支出。
2.保險滲透度:保費收入對GDP之比率。
3.人壽保險及年金保險投保率:人壽保險及年金保險有效契約件數對人口數之比率。
4.人壽保險及年金保險普及率:人壽保險及年金保險有效契約保額對國民所得之比率。

保險真正的價值與真諦

不過,深入探討所成交的壽險商品大體可以分為2類:其一是「有去有回」像是儲蓄型或還本型保險,另一種是保障型保險。臺灣民眾因為重儲蓄的習性,因此偏愛有去有回的保險商品,再加上民眾不愛悲觀思考,心中總是會不自覺逃避可能面臨意外、醫療或死亡的情況,使得保障型保險總是不受民眾青睞。

這也直接造成壽險公會統計資料顯示,二○一六年臺灣壽險業不論新契約保額與有效契約平均保額皆雙降,新契約平均保額為53萬3,000元、有效契約平均保額下降為77萬5,000元,數字顯示出臺灣民眾的保障明顯不足。

人一生的進程中,難免碰上突發事件或意外,但如何在事故後,家人仍能維持現在的生活水平?「保障型」保險格外重要,是支撐一個家庭能否重新再起的力量。因此,身為負責任的保險從業人員,必須先協助客戶把保障規劃做好,行有餘力再幫客戶做好退休、投資跟稅務規劃,但是保險本質仍然是在保障上。

將保險規劃的主軸放在保障型商品上,對民眾與業務人員都有好處,如下表闡述:

本次特別企劃將探討重要議題:「保額愈大、保障期長,才是真正的保險。」從闡述保障型商品對民眾及業務人員各帶來哪些好處出發,探討業務高手都是運用哪些解說方式與工具,協助客戶重視保障規劃,扭轉他們對保險的觀念,並透過實際案例感性訴求,為民眾帶來投保保障型商品的急迫性。

保障型商品對民眾的好處

保障型商品對業務人員的好處

1

投保後過十二點立即生效,為家人及家庭建構起重新再起的力量

以服務擴展,源源不絕展業與增員來源

2

分散風險,責任分攤

有機會為客戶的祖子孫三代,都做好家庭保險規劃

3

可月繳,可分期付款

善事助人,肩負大愛使命

4

愈年輕,保費愈低,用時間換取一生高額保障

保險商品保障成分愈高,繳費年期愈長的險種,佣金比率愈高

5

有保費豁免機制,出險後仍享有保障

業務人員壽險事業永續經營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