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存款短時間花光的危機:老年照護負擔

文◎黃薏如

1
932

臺灣人口老化時鐘快轉

2016年

臺灣獨居時代。一人戶暴增至267萬6,000戶,30~44歲適婚年齡卻未婚的人口近200萬人。

2017年

臺灣老化指數指標首度破百。臺灣老年人口第一次超過幼年人口。

2024年

預計在二○二四年出現人口零成長,人口也在此時達到最高峰,約為2374萬人,之後人口轉為負成長。

2026年

臺灣進入超高齡社會。

2031年

臺灣失智人口將倍增至逾46萬人,臺灣總失能人口118萬人。

2033年

人口老指數(老人/幼年人口比例)將居全球之冠。人口急速老化,照護需要急遽增加。

2037年

臺灣工作年齡人口(在15~64歲的)1,395萬人,老年人口644萬人。

2040年

到2040年老年人口將再增加為684萬人。不但老化的速度快,老年人口的數量也相當驚人。臺灣中高齡工作人口已呈現快速成長,主力員工年齡層將是55歲到64歲。

2061年

每1.3個青壯年人口扶養一位老年人口。扶養比94.2%,出生數到了2061年將降至10萬人左右,老年人口比率將續升高至41%,735萬6,000人。臺灣每10人中有4人的年齡逾65歲。其中1人是85歲以上的超高齡老人。

資料來源/國發會的「中華民國人口推計(二○一六年至二○六一年)報告、內政部戶政司、臺灣長期照護保險的規劃與展望、二○一○年國民長期照護需要調查、衛福部二○一七年十二月公布失智症政策綱領2.0

《未來年表》這本書中,提到日本社會在人口劇減的過程中,社會也不得不面臨重大變化,這些變化有時可能招致混亂。

如果重新整理我們亟需面對的課題,可以分成以下4點。第1點,就是出生人數減少。第2點則是高齡者激增。第3點是伴隨著工作年齡人口(20至64歲)驟減而來的社會支撐者不足。第4點則是以上幾點交互作用下所帶來的人口減少。這幾點將對社會各層面帶來影響,因此我們首先必須瞭解這4個問題的真面目。

人口減少帶來的日常變化微乎其微;因為不容易感受到影響,所以人們對此漠不關心。但這就是人口問題真正的難處:速度雖然緩慢,但卻實實在在地凌遲、侵蝕每位國民的生活。作者將這種狀況稱為「寧靜危機」。

此外另一本書《長照危機》也指出,在日本,出生於戰後的嬰兒潮一代被稱為「團塊世代」。二○二五年,所有在二戰嬰兒潮出生的人都將年滿75歲。這意味著在日本即將有650萬名以上的人步入老年社會;屆時,日本社會將會有 2,179 萬名老人,且半數以上會集中在6大都市。臺灣也是如此:二○二五年,日本和臺灣的老年人口比率將正式突破20%,成為所謂的「超高齡化」社會。即將步入超高齡化社會的臺灣,也是如此。可想而知,如此龐大的老年人口,勢必加劇目前已然吃緊的醫療及看護資源窘困情形。諸如兩代同垮、長照虐待、插管灌食、臨終醫療等課題,都將層出不窮。

其中一個重要優先議題是老年所伴隨的失能與失智問題。

根據衛福部二○一七年十二月公布的「失智症防治照護政策綱領暨行動方案2.0」(二○一八年至二○二五年)資料顯示近一世紀以來,隨著醫學的進步、衛生及營養狀況的提升等因素,人類的壽命延長,百歲人瑞已非罕見,但相對也伴隨著老年社會所帶來的挑戰。年紀愈大,罹患失智症的可能性就愈高,如果活到80歲以上,5位中就有1位罹患失智症;90歲以上的老年人有失智症的比例高於三分之一。

估算二○一七年底臺灣失智症人口超過27萬人,相當於嘉義市的人口;二十年後,失智人口將增加一倍;四十年後更可能突破85萬人。

隨著人口老化,失智人口明顯增加,依據失智症盛行率調查結果估算,二○一七年底臺灣失智症人口超過27萬人,推估65歲以上之輕度以上失智症(CDR≧1)約13萬人;待觀察者(CDR=0.5)約為9萬人。

目前,臺灣預估未來平均一年將增加1萬人。

失智症的影響,已經是全世界共同的挑戰

失智症是一種腦部疾病,年齡愈大、罹患機會愈大,隨著人類預期壽命不斷地延長,失智人口將快速增加。

失智症為幾種進行性疾病之總稱,主要影響個人之記憶、認知能力及行為,進而嚴重妨礙日常生活。阿茲海默氏病為最常見的失智症類型,約占所有病例的60~70%;其它主要類型還有血管型失智症、路易氏體失智症及各類導致額顳葉型失智症的疾病。各類型失智症不易區分,混合型失智症亦很常見。

重要的是,儘管年齡為目前已知的失智症主要危險因子,但這不表示失智就是老化的必然結果。事實上,並非只有老年人才會罹患失智症,早發性失智症(65歲前開始出現症狀)約占了全部病例的9%。

有些研究也顯示,認知障礙與其它非傳染性疾病有相同的生活型態危險因子。這些危險因子包括缺乏運動、肥胖、飲食不均衡、抽菸、飲酒過量、糖尿病及中年高血壓等;其它可能與失智症相關的可改變危險因子還有中年憂鬱、低教育程度、社會隔離及認知活動不足。此外,無法改變的遺傳因素也會增加罹患失智症的機率;還有證據顯示,在整體上,女性比男性更容易罹患失智症。

失智症是導致全球老年人失能及生活無法獨立的主要原因,不但對病患本身,並對照顧者、家屬、社區及社會造成嚴重衝擊。在非傳染性疾病所致之失能損失人年數(the years lived with disability)中,失智症占了11.9%。隨著全球人類平均壽命增加,此數據亦預估會隨之成長。

失智症導致政府、社區、家庭及個人的經濟負擔,生產力亦蒙受損失。二○一五年,失智症照護成本估計約為8億1,800萬美元,相當於1.1%的全球國內生產毛額(GDP),約從在中、低收入國家失智症照護成本占了國內GDP的0.2%到高收入國家的1.4%。預計到二○三○年時,全球失智症患者的照護成本將增加至2兆美元,如此龐大的負擔將危及全球社會經濟發展、醫療、社會服務以及長期照護體系的負擔。

根據國際失智症協會(Alzheimer’s Disease International, ADI)《二○一五全球失智症報告》,二○一五年全球有4,680萬失智者,約占全球老年人口的5%,全球每年有990萬人罹患失智症,平均每3秒鐘新增一個病例,估計二○三○年將增至7,500萬人,在二○五○年將達到1億3,150萬人。於二○一七年九月ADI也指出二○一七年估計新增1,000萬個新病例;二○一八年花費在失智症的照護成本,也將突破1兆美元。

近年來臺灣人口老化快速,65歲以上老人至二○一七年九月已達13.7%,推計至二○一八年臺灣將進入「高齡社會」,至二○二六年即進入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所定義老年人口占20%的「超高齡社會」。依衛生福利部(以下簡稱衛福部)於二○一一~二○一三年委託臺灣失智症協會進行之失智症流行病學調查結果,以及內政部人口統計資料估算,每5歲之失智症盛行率分別為:65~69歲3.40%、70~74歲3.46%、75~79歲7.19%、80~84歲13.03%、85~89歲21.92%、90歲以上36.88%,年紀愈大盛行率愈高,且有每5歲盛行率倍增之趨勢(表一)。

表一:5歲分年齡層失智症盛行率

年齡(歲)

65~69

70~74

75~79

80~84

85~89

≧90

失智症盛行率(%)

3.40

3.46

7.19

13.03

21.92

36.88

資料來源/衛福部

表二:失智個案的疾病嚴重度比率

CDR分數
失智程度

0.5
極輕度

1
輕度

2
中度

3
重度

總數

人數

366

325

113

125

929

盛行率%

3.51

3.12

1.08

1.20

8.91

占%

39.39

34.98

12.16

13.45

100

資料來源/衛福部

表三:失智個案的失能程度比率

失能程度

比率(%)

無失能

41.1

輕度失能(1~2項失能)

15.2

中度失能(3~4項失能)

12.1

重度失能(5項/含/以上失能)

31.6

資料來源/衛福部

依衛福部二○一一年委託計畫資料統計,其失智個案(929人)中,極輕度失智症占39.39%,輕度失智症占34.98%,中度失智症占12.16%,重度失智占13.45%(表二)。失能程度則有41.1%無失能,有15.2%是輕度失能(1~2項失能),有12.1%是中度失能(3~4項失能),有31.6%是重度失能(5項/含/以上失能)(表三)。估算臺灣二○三一年失智人口將倍增至逾46萬人,屆時每100位臺灣人有超過2位失智者;二○六一年失智人口將逾85萬人,等於每100位臺灣人有超過5位失智者,未來的四十六年,臺灣失智人口數將以平均每天增加36人的速度成長。

失智症所造成的衝擊

而依據《失智症亞太地區盛行報告》估計,二○一五年臺灣地區失智症醫療成本約4億1,200萬美元,非醫療成本約33億2,600萬美元,非正式照護成本約32億5,200萬美元,總計約69億9,000萬美元。依二○一一年衛福部委託計畫資料統計,失智者入住機構的比率占6.2%,93.8%住在家中,大部分無使用服務或聘外籍看護、完全由家人照顧(54.9%),聘請外勞有30.7%,使用居家服務的占4.8%,聘請本籍服務員占3.2%,使用日照服務的只有0.2%。

有許多家屬為了照顧失智親人而提早退休、離開職場或影響工作績效,對國家經濟發展及生產力也造成負面之影響。臺灣自一九九七年起推動長期照顧十年計畫及二○一三年長照服務網計畫,廣布社區式與機構住宿式失智症照護資源,例如日間照顧中心、互助家庭、團體家屋、社區服務據點、機構失智專區等;醫療方面陸續推動失智門診、失智病房及失智共照中心等服務。有關失智症者照護類型的使用比率及成本支出應已改變,但仍須建立臺灣資料收集系統及流行病學調查,以掌握相關數據並須瞭解經濟面對家庭、社會及國家的衝擊。

根據臺灣失智症流行病學研究調查結果,女性比男性更容易罹患失智症,且依領有失智症手冊的人數分析,女性占59.6%。因失智者大部分由家人照顧,而照顧家人也多為女性。

失智者9成以上住在社區由家人照顧,許多研究便指出失智症家屬照顧負荷沈重,影響身心健康,比一般人平均服用更多安眠鎮靜藥物,為憂鬱症高危險群。

失智症之病程長達八至十年,由輕度、中度、重度到極重度,每一階段之障礙及照顧問題都不一樣,家屬除了必須認識失智症,並接受此改變,學著跟罹患失智症的家人相處。

美國失智症協會提出:二○一七年失智症人口已超過500萬人,二○五○年將突破1,600萬人。因此在二○一一年一月四日,美國歐巴馬總統簽署了「國家失智症計畫法案」,在專法規範下,國家失智症計畫每年更新。二○一七年目標:二○二五年時可預防及有效治療失智症;強化照護品質與效能;支持失智者及其家庭;強調公共意識與參與;改善數據以追蹤政策與其它相關進度。

表四:失智者使用長照服務分析

服務類型
失智程度

入住機構
(%)

居家服務
(%)

外籍看護
(%)

本籍看護
(%)

日照服務
(%)

無使用
(%)

輕度

3.7

3.7

28.6

3.7

0.3

60.0

中度

7.1

4.4

35.4

2.7

50.4

重度

12.0

8.0

32.0

2.4

45.6

輕度以上

6.2

4.8

30.7

3.2

0.2

54.9

資料來源/衛福部

韓國失智症政策目前已修訂至第三版,於二○一五年十二月公告。二○一五年時韓國總人口約5,101萬人,高齡人口比率已達13.1%,推估失智人口約64萬8,000人;臺灣二○一五年失智症人口總數約24萬4,000人,韓國失智症人口約臺灣的2.6倍。

失智症對國家社會經濟之影響,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資料顯示,在身心障礙負擔,神經精神疾病僅次於傳染病和寄生蟲疾病;在疾病負擔方面,失智症超出瘧疾、破傷風、乳癌、吸毒和戰爭的負擔。

預估未來二十五年,失智症的疾病負擔將增加76%以上。臺灣研究亦指出失智症患者的醫療照護費用及醫療利用率均明顯高於非失智症病人,也有研究推估臺灣失智症病人之總醫療費用占總體比率8.9%。顯然失智症的醫療及照護費用的逐年上升,對國家社會經濟的衝擊有著極大影響。

【註】團塊世代(日語:塊世代),是指日本戰後出生的第一代。狹義指1947年至1949年間日本戰後嬰兒潮出生的人群(約800萬人),廣義指昭和20年代(即1946年至1954年)出生的人群。用「團塊」來比喻這個世代,是指這個世代的人們為了改善生活而默默地辛勤勞動,緊密地聚在一起,支撐著日本社會和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