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六年臺灣超過1萬人死於腦中風

文◎崔浩風

0
2036

二○○六年世界中風學會在南非開普敦(Cape Town)將每年的五月二十五日訂為「世界預防中風日」,希望能引起全世界民眾對中風的重視。中風這個名詞來自於中醫,是對於腦血管急性疾病的統稱,據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的衛教資料,症狀一般包含眼歪嘴斜、肢體麻木、意識不清、語言困難、感覺異常等。

腦中風大致分為出血性與缺血性2種,出血性腦中風,指的是因血管或血管瘤破裂,血液沖出血管後壓迫腦部組織,造成中風;而缺血性腦中風則是因血管堵塞,血液無法流通導致缺血,進而傷害腦部組織造成中風。

還有一種情況比較特別,根據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的衛教資料,腦靜脈堵塞造成的中風診斷不易,症狀也與一般的腦中風有些差異,往往要到疾病已經進展到一定程度才能發現,雖然預後較一般腦中風佳,但是因為不容易發現,因此還是相當危險的疾病。

根據衛生福利部目前最新統計,二○一六年因腦血管疾病就診人數,不分門急診共計53萬9,992人,當年因腦血管疾病死亡人數為1萬1,846人,位列10大死因第4名。而根據香港醫院管理局資料,二○一六年因中風入院不分出血性或缺血性共計3,500人,死亡1,170人。

60歲以上老人是腦中風的危險族群,民眾除了日常保持身體健康外,也應提早準備好各類醫療險,以免自費醫療對經濟產生難以承擔的壓力。更重要的是,中風即使治好病灶,已經產生的損傷也很難恢復,許多人因此失去工作與自理能力,因此長期照顧保險與殘扶險方面的保障最好也要做到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