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格局與視野,樂迎屬於華人的二十一世紀

文◎官錦昌 照片◎資料照片

0
1386

面對二十一世紀的到來,身處在大中華地區的華人,更是要肩負起造福民眾福祉、更多開放交流及追求和平的重責大任。

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董事長高希均認為,有「眼界」就會有「世界」,在因應未來快速變化的二十一世紀,我們自己本身或是企業,更需要擁有想像力且不斷蛻變的特質,藉以培養世界觀,讓自己擁有世界級的水準。而此前提就必須要有更高的視野、格局、遠見,如此才能面對更趨激烈的競爭,成為世界的傑出者與卓越者。

 

著重「HOPE」新力量

高希均的一生總共分成2個部分,一部分生長於大陸,於臺灣完成大學學業後赴美深造,後來又自美國返回臺灣創設出版社,深受中華文化薰陶影響;另一部分則是在美國修讀完博士學歷並教書,大部分時間都待在大陸、臺灣、美國3地,因此他希望這3個地區,於未來新世界的到來,都能扮演好下列3重要角色,而這也更能提升各自的競爭力:

第一為幸福(Happiness)。亦即這3個地區不管是政府還是民間,都必須盡一切的力量讓民眾擁有一個幸福的生活。雖然任何一個國家地區中,難免會有貧窮、低所得、社會不公、民眾生活懸殊、環境汙染等相關問題,但政府的責任就是集結一切資源與力量,與民間企業相互配合,營造一個安居樂業且舒適的環境,以提升民眾的幸福感,這樣的社會才是一個進步的社會。

第二為開放(Openness)。以目前情勢來看,臺灣與大陸都需要更開放,美國相對而言開放已還算可以,但仍有再開放的空間。高希均說,他一輩子都在研究「經濟發展」的議題:一個從落後、貧窮、愚昧,轉變成一個高所得、文明又進步的社會,這過程就必須仰賴所謂的經濟發展;而要迅速且持續地發展,就得趨向多元與開放,才能讓市場上的人才、資金、現代科技、資訊、商品等吸引而來。

高希均在一九五八年大學畢業後,即申請獎學金前往美國唸書,他說那時候臺灣的大學畢業生一畢業後,若要選擇國外留學,有95%以上的學生首選為美國;且一到了美國後,大部分學生在完成學業後,都會選擇留在美國奮鬥而不會選擇馬上回臺灣,如同當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猶太裔工程師、醫師、金融界菁英選擇逃亡美國一樣,主要原因是美國到現在為止,仍被公認是全世界最開放的國家之一,產生磁吸效應,不斷地吸引大量國際人才與各方資源持續流入。

第三為和平(Peace)。和平已是現今世界各國發展的根本,而「和平紅利」(Peace Dividend)更會為各經濟體帶來額外的好處與利益,因為當所有國家都不將資金用在武器裝備、不做軍備競爭,而將所有資源都用來發展教育、環保及公共建設,這對世界各國民眾的民生福祉,有很大的增進空間。以冷戰時期的美國和蘇聯的軍事對抗來說,當時的蘇聯極力地發展軍事力量,雖有足以對抗美國的軍事強權,但換來的卻是民眾的普遍貧窮,街頭所見盡是民眾大排長龍等著購買麵包與起士的場景,極為諷刺。

第四為東方世界(East)。這股新勢力將是二十一世紀不可忽視的力量。世界頂尖的趨勢預測家約翰.奈思比(John Naisbitt)提出二十一世紀將是屬於東方的世紀之觀點,其中他特別指出大陸及將近約5,000萬名海外華僑的重要性,因此身處在大中華地區的華人,更是要肩負起造福民眾福祉、更多開放交流,以及追求和平的重責大任。

 

由5面向來看新世界

高希均指出近半世紀以來,觀察快速變化的世界:其一,經濟繁榮來自市場機制主導,凸顯出價格機制的重要性。從一七七六年英國經濟學者亞當.史密斯(Adam Smith)發表《國富論》以來,資本主義隨即產生,而資本主義的動力則來自於人們對於自己所得與生活的提高和改善,隨即帶來經濟繁榮。如一九八○年代,臺灣政府開放速食連鎖餐飲業者進入臺灣,帶動臺灣大學周邊公館商圈的餐飲業發展,所有小吃店業者為了要與其競爭,也都開始強調衛生清潔、服務與品質,這都是市場競爭機制所帶來的大幅改變。

其二,世界是平的,導致全球化的興起。由於全球化,於是每一個國家之間的障礙漸漸減少;而在過去二十、三十年間,全球化的最大收益者為大陸,其自一九七九年起只微幅開放,就獲得如今驚天動地的改變,若未來有更大幅度的開放,將會有更大且難以想像的變動。

其三,世界是競爭的,因此必須要時刻創新。倘若沒有增添個人或企業的競爭力,將無法在未來的市場佇足,容易被時代與潮流所淘汰。其四,世界是相互依存的,於是雙贏態勢會是常態。其五,世界是知識工作者所主導的,遂終身學習更是重要。而綜觀二十一世紀在新世界中有「競爭力」、「開放社會」、「軟實力」、「永續發展」、「和平紅利」等5個關鍵詞,其是影響未來變局的重要因素。

 

做好新學徒的基本功

至於面對未來的新世界,該如何因應?又該怎麼扮演好新學徒的角色?高希均提出4個「分不開」、5個「擁有」、6個「實踐」:

首先為4個「分不開」:一為閱讀與學習,兩者是完全分不開的,要持續進修才有辦法立足於社會;二為知識與技能,如此才能變成專業人士,就像與客戶關係密切的保險業務人員,其就是銷售個人專業、知識與承諾給予客戶,保障客戶與其家庭的風險;三為做事與做人,才有機會將個人智慧貢獻於社會;四為財富與責任,當擁有了財富之後,就必須懂得分享並時刻鼓勵後進,才能受到重視與尊敬,進而圓滿人生。

而5個「擁有」就是要擁有專業、通識、外語能力、識見、品德。於專業內內行、專業外不外行,同時擁有外語能力,以保優勢並深具全球觀點與國際視野;更重視的還有操守、誠信與愛心,才會相輔相成,讓效益發揮到最大。

此外還有6個「實踐」:

1.學識要夠(必須擁有專業)

2.做人要對(培養人際關係)

3.品德要好(擁有道德感)

4.自己要有紀律(如守時、重承諾等基本條件)

5.自己要有高標準(拒絕自己接受平庸狀態)

6.堅持「3個不依賴」:不依賴親人(必須獨立奮鬥)、不依賴政府(由自己做主)、不依賴命運(由自己爭氣)。

而高希均期許,則是追求和平、開放、幸福與文明的社會,其中他較為重視文明這一項目標。但他指出一個文明社會必須要有2個條件,其一為要有高標準、高品質的硬體,如第一流的大學或公共建築物。其二為因應高社會福利而生的高稅制,如具有高收入所得的公民,應多參與公眾事務及積極納稅。未來華人社會必須在此2個條件下,積極追求成長與進步。

 


高希均

現職: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董事長、財團法人遠見.天下文化教育基金會董事長、《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發行人

學歷: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經濟發展博士

經歷:
1.任教於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經濟系逾三十年,先後獲得美國傑出教育家、傑出教授獎、威州州長卓越貢獻獎等

2.曾任臺灣大學講座教授、海基會董事。現為臺灣行政院顧問、監察院諮詢委員

3.一九八○年在臺灣創辦《天下》雜誌、《遠見》雜誌與天下文化出版公司,二○○二年又創辦《小天下》少兒讀物,持續推動進步觀念的傳播

4.二○○二年獲行政院新聞局金鼎獎特別貢獻獎;二○一三年獲亞洲大學名譽博士;二○一四年獲中興大學名譽管理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