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隨科技而動,保險業更該關注科技脈動

文◎管呂浩 攝影◎黃清田

0
1983

保險業一方面對於科技帶來未知感到恐懼,又受制於現行保險法規,但其實科技的發展永遠走在政策法律前面,保險業應該關注科技發展所帶來的趨勢,才能從中找到契機。

 

  近幾年臺灣保險的整體消費市場逐漸在改變,實踐大學管理學院院長范姜肱認為,這是歷年來的政策推行造成的結果,如下述:


◆二○○一年《金控法》施行,銀行保險業務開始蓬勃發展。
◆二○○三年金融監理一元化。
◆二○○七年開放優體及外幣傳統型保單。
◆二○○九年開放保險公司承做微型保單。
◆二○○九年實施第三階段產險費率自由化。


  二○一七年,保險機構總資產達24兆元(二○一九年根據保險局的說法總資產已達27兆元),在金融機構的占比大約是33.5%,超過三分之一;保險滲透率約21%。范姜肱指出,政策面過往在環境變化中扮演關鍵角色,但是到了最近幾年,「政策面是隨著金融科技而改變的!」

  科技的發展與應用范姜肱認為,現今會造成保險市場大幅改變主要有2大原因,除了高齡化社會造成人口結構改變,另一個就是科技的發展與應用。

  這是危機,還是轉機?以當紅的AI人工智慧科技來說,諸多的資料顯示,許多保險公司就是因為使用人工智慧而縮減了人力,協助保險公司降低經營成本。以這方面的角度來看,對保險公司當然是轉機,但對保險從業人員而言就是危機。

  二○一六年前,金融業、保險業嘗試利用科技來壯大競爭力,但二○一六年後Blockchain(區塊鏈)大爆發,大家就發現一件事:科技業將是金融業、保險業的競爭對手!范姜肱指出,其實有很多技術還有數據都掌握在科技業者身上,當科技業決意跨足保險業,對於保險業就是潛在危機,甚至是威脅。

  范姜肱再舉外溢保單為例,外溢保單透過穿戴裝置能夠掌握客戶資料,然而外溢保單若是沒有IOT(International Of Things,物聯網)、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無線射頻辨識)的協助,那保險公司就很難掌握這些數據,去統計進而調整保費。

  因此,討論到科技發展下,保險業未來的趨勢,范姜肱以實際的研究指出,在於基因檢測技術、穿戴行動裝置、AI人工智慧、區塊鏈技術、P2P保單、UBI的自動駕駛汽車等。

 

--更多內容請見《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第360期


范姜肱
◆實踐大學管理學院院長
◆實踐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教授
◆科技部Blockchain應用於P2P保險產學合作計畫主持人
◆科技部中科園區北區機器人自造衛星基地計畫主持人
◆北京大學軟件與微電子學院計算機技術系碩士班教授
◆福建閩江學院海峽學院財政金融學系系主任
◆泰國國家發展管理研究院(NIDA)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