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守望,360次相約

文◎編輯部

0
762

       首先必須恭喜您,作為《Advisers財務顧問》、《保險行銷》雜誌創辦人,把一本專業性期刊持續了三十年,姑且不說貢獻和價值,單就連續出版物的屬性來說,已經殊為不易。

  其次,允許我代表世界華人保險從業者說聲感謝,因為據我瞭解,《Advisers財務顧問》、《保險行銷》是迄今為止創辦最久,以保險從業人員為讀者對象的中文保險專業期刊,且目前已經覆蓋17個國家和地區,長期訂戶累積已達20萬人。

  作為一本連續出版三十年的紙媒,三十年、360期本身已經足以說明行業廣大讀者對它的認可和評價。因此,很感謝有機會聽您講述三十年的辦刊故事。

Q:您四十六年前就入行保險業,無論個人營銷還是發展組織,如果一直做到今天定當成績斐然。所以,這讓我很想知道是什麼樣的起心動念,讓您當初捨棄成功人士的身份,轉做保險資訊服務業,出版雜誌、圖書,服務於保險行銷?

A:我踏入社會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做保險,至今已經第四十六個年頭。可以肯定地說,這一輩子只服務保險業,其中包含十年的保險行銷生涯。

  我從小家庭經濟窘迫,切身體會到生活不容易,也比一般人更有學習、發展的企圖心和動力。「等米下鍋」的生活壓力,讓我異常勤奮,成長進步非常快;中肯、厚道,讓我贏得了客戶的信任和喜愛。從陌拜經營很快進入到轉介紹經營。頭上「新人王」的桂冠熱度尚未褪去,便走上組織發展之路。

  最令我有成就感的是,20歲的我可以讓比自己年齡大的人相信自己的話,甘於與我一起共事保險業,在壽險經營的十年時間裡,育才無數。

  雖然我覺得自己表現出色,但是周遭人表現卻不盡人意。很多人因專業不足或急功近利,無法贏得人們的尊重和信任,也因此無法獲得轉介紹,賣幾張保單就山窮水盡找不到客戶,自然離開行業。許多做主管的人也很短視,以為有人加入就好,根本沒有長期發展的打算,自然也沒有人願意長期跟隨。

  保險產品本身是對的,保險公司也是對的,原因出在哪裡?保單條款白紙黑字清清楚楚不會騙人,騙人的是從業人員,是從業人員把保險做低了,導致整個行業被輕忽。這麼好的行業,這麼無可取代的產品,要想做得好,贏得社會認可,只有從業人員做得好才行。

  所以,當我迫切感受到保險業急需正確的觀念和知識來幫助從業人員提高能力,藉以提升行業整體素養時,毅然選擇從事保險資訊行業,成立了保險行銷集團,創辦《保險行銷》雜誌(後更名為《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

Q:從做保險到做媒體,跨界難度相當大,您怎麼有信心做好雜誌?

A:的確,從做保險,跨界到文化出版業辦雜誌,對年輕氣盛的我的確是一個巨大挑戰,尤其是當時在臺灣正流行一句擇業的忠告,告誡創業的年輕人有3件事不能做,其中就包括辦雜誌。

  因為辦雜誌有3難:1難當時臺灣已經有4,000餘種雜誌,雜誌競爭激烈;2難雜誌編出來賣給誰;3難在於雜誌屬「連續出版物」,一旦開辦,每月一期不論颳風下雨、經濟景氣與否都要按時出版。所以,99%經營雜誌的都無疾而終,後來的經歷也證實似乎是這樣。

  即便如此,我依然沒有改變對自己的信心。這源自2方面:一是當初轉行投身保險資訊行業,出版發行《保險行銷》雜誌是提升保險從業人員的專業素養、形象和社會地位的使命感使然;二是我做了十年銷售和管理,我對行銷和管理的每一個環節都瞭若指掌。我知道哪裡是薄弱環節,讀者需要加強哪一些方面的能力。我相信假以時日,自己可以在提升行業和從業者整體素養方面,對行業做出更大貢獻。

  當我做了雜誌,又再次提升了我的格局和能力,因為我要採訪那些成功人士,CEO、CAO,還有龐大的團隊長和績優高手等。我要採訪保險公司總經理,我要瞭解這些公司的架構,瞭解他們的產品、規範、行銷策略等,這是過去做銷售時所涉及不到,也無需涉及的領域。包括政府相關監管機構的政策方針,高等學府保險專業專家學者的研究動向等,我都要有所瞭解。讓雜誌不僅始終在正確的辦刊方針指導下前行,更是讓雜誌以最接地氣的實用性,贏得讀者和市場的肯定和追隨。

 

--更多內容請見《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第36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