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人壽保險商業同業公會名譽理事長林文英因眼睛不適而鮮少在公開場合現身,但從未停止關心臺灣保險業的發展趨勢和從業人員的未來,在第4屆保險行銷創世紀盛典IMCC上,他用自己47年來精實的從業與人生經驗,為保險從業人員闡述他「終生拚搏」的保險人生。

1974年,原本是中學老師的林文英選擇進入保險業,隨後從基層的業務人員一路晉升到總經理,更是南山人壽第1位在臺灣一路培養起來的總經理。而無論在保險業任職多久,做到什麼樣的職位,他始終保持著最初的熱情和初衷。

2014年林文英榮獲世界華人保險終身成就獎,當時他堅定地表示,要不負這個獎項對他的肯定,自己將會在保險業終身奉獻,而47年來始終如一的他,到現在仍在為保險業盡一份心力。

 

為何而拚?堅持拚搏的4大動力來源

在為任何一件事奮力拚搏的同時,「動力」是讓人堅持下去的關鍵之一,有了動力,就會深切明白為何而拚、為何而堅持。林文英對此提出4項「終生拚搏」的動力來源,而這也是他至今能持續堅持為保險業奉獻47年的關鍵。

1. 改善生活品質:
在IMCC的講臺上林文英回憶道,大約於1976年那段時間,某次活動結束後在回家鄉花蓮的路上,他騎著摩托車前面載著女兒,身後坐著兒子,再後面則是坐著自己的妻子。那天是傾盆大雨,一家大小穿著雨衣緊靠在一起,就這樣冒雨騎著摩托車趕路回家。

正專注看路騎車的時候,半路突然有人大喊林文英的名字:「林文英,雨下這麼大,要不讓你的孩子和妻子搭我的車吧!」原來是林文英熟識的朋友開著轎車,停在了摩托車旁,搖下車窗大喊道。

朋友好意想順路載冒雨騎車的他們回程,但一方面孩子怕生不願意,另一方面也因林文英本身自尊心的作祟,最後還是拒絕了朋友的好意,自行冒雨騎車回到花蓮,朋友也寒暄了句「要小心騎喔!」便關起車窗駛離。在大雨直落的天氣裡,朋友的車駛過將地面上的積水濺起一片浪花。

在這樣的情景下,林文英留下眼淚,臉上的淚水和大雨交融,心裡不禁暗自地想,要如何才能讓自己的孩子與太太將來不再受到風颳雨淋,要如何才有能力買下車子、房子,帶給家人更好的生活品質,也因此,在林文英心裡默默種下了「終生拚搏」的動力來源。

2. 爭取榮譽,維持上榜
心裡懷抱榮譽,就會有一股信念與動力讓自己在壽險業的路上走得更遠。在壽險業拚搏,不會只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長遠的人生事業,因此要先有動力來源,才能在背後助自己一臂之力,讓自己為壽險事業拚搏地更長久。

對於有著強烈榮譽感的林文英而言,努力爭取榮譽一直都能推動他往前,在從業的漫漫長路上,他持續堅持要讓自己的名字登上榮譽榜,表揚時能夠上臺領獎,爭取榮譽,並將此視為動力來源,體現「終生拚搏」的精神。

3. 贏得獎勵,環遊世界
因努力爭取榮譽與績效的關係,林文英很快便爭取到了海外旅遊獎勵,而這也是他第1次到國外旅遊,他走訪了美西,包含了舊金山、洛杉磯以及夏威夷等地,旅遊了21天回國。

林文英自豪地說,而後的海外旅遊獎勵公司還帶績優業務人員到了日本、澳洲等地。他回憶起當年到了澳洲雪梨歌劇院,他帶著2,000多人在歌劇院唱臺灣歌劇,當時每個人唱到淚流滿面,心情是既感動又振奮。

林文英表示,當下感到夥伴們何其偉大,作為一位業務人員,能夠在世界最高的音樂殿堂雪梨歌劇院演唱臺灣歌劇。因此,把贏得獎勵、環遊世界作為動力來源,不僅能讓自己的眼光開闊、格局放寬,更能讓自己的人生實現價值與意義。

4. 偉大使命感──助人幸福、保障家人
談起「使命感」,林文英緩緩地說,這是最偉大的一件動力來源。他舉例道:他有一位朋友在玻璃店工作,從學徒一直當到老闆,因而從木屋搬到鋼筋水泥的房子,生活品質因努力勤奮而愈來愈好。

某天,朋友不曉得被什麼蚊蟲叮咬而造成皮膚腫脹,導致住進了醫院,因先前有向林文英購買保單,他便幫朋友辦理相關手續,沒想到朋友病情急轉直下,轉進了大醫院治療。

入院後的第5天清晨,林文英便接到了朋友大哥的電話,告知朋友的狀況非常不妙。林文英急忙趕到醫院探視,但朋友被急救半小時後,仍舊是回天乏術。

之後,林文英幫忙辦理朋友的身故理賠事宜,最後理賠了80萬元給朋友的家人,不僅朋友的家人萬分感謝,連這位朋友身邊的親朋好友也向林文英表示感激。

對此林文英深切感受到,一位業務人員銷售保險,不僅是讓當事人的家屬不會因經濟支柱倒下而遭受經濟壓力,此外親戚朋友就算無法給予大筆金額協助,也會因知曉有保險幫助當事人的家庭,而讓親友為這個頓失經濟支柱的家庭感到安心。

林文英認為,若一個人沒有多餘的能力或精力去幫助別人,也要鼓勵自己的親友買保險;若你不希望別人來幫助你,那就自助,為自己購足保險。而談到動力來源的「使命感」,林文英篤定地說,保險業務人員就是客戶的患難之交,要用充滿使命感的心,為客戶建立起風險的防護網,而這也是讓林文英在壽險路上堅持走下去的緣由。

 

壽險路上,拚搏的核心精神準則

1. 公平、公正、公開的制度
在壽險業,林文英認為「制度」是必須重視的一環,無論從主任、襄理、區經理到處經理,業務制度皆必須要公平、公正、公開。林文英從外勤調到內勤,再一路晉升到總經理,從帶領800人一路到退休時的4萬人,當中沒有任何一位同仁因升遷相關糾紛來找他,因為制度的公平,夥伴都明白只要做到了,就會賺多少錢,只要達到什麼程度,就可以爭取晉升。

2. 教育訓練是一切的根本
20、30年前南山已實行考試制度,若業務人員考試未達合格標準,即無法簽約保單,因此訓練完畢的業務人員就比其他業務人員優秀、專業。新人訓練、創業說明會、主任訓練、區域訓練,就像一個完整的職訓規劃,讓新人能夠在行業內起步快、專業強。

時代在改變,林文英認為目前保險業務人員需要堅守保險精神,原則不變,但行銷技巧、接觸技巧、處理方式要跟著時代在變,要廣學,跟著時代的轉變學習更多變的技巧和方法,才能在壽險業站穩腳步。

3. 解決問題的秘方
在壽險業若是專注在個人行銷,可能只需注重和要求自己的銷售技巧即可,但若是有領導團隊的主管,則需練就一身管理「人」的技巧,而林文英也表示,「人」是最難管理的一環。

對此林文英舉例,在他管理團隊的過程中,團隊夥伴可能會有糾紛,當主管要求夥伴道歉時,夥伴可能會因礙於上司的要求而道歉,但實際上卻口服心不服。

一次團隊內的A經理幫B經理的客戶變更契約,結果B經理得知後非常不悅,進而向A經理理論,沒想到兩人因此就吵了起來。而後兩位經理找了林文英來當協調者,在聽完事情的始末後,他私下問A經理:「B經理是否是世界上最壞的人?」而A經理回答:「我認為是。」

林文英又說道:「那我明天也會請B經理來談,他也會說你是世界上最壞的人喔。」A經理想了一想並表示認同,畢竟兩人吵架什麼壞話都已拿出來爭吵了。

而經過一番談論,A經理深思後表示自己似乎比較有錯,畢竟業務人員最不希望客戶被別人接觸。雖然A經理幫B經理的客戶變更合約時並沒有收取任何佣金,但這也間接說明A經理否定了B經理的專業與誠信,如此一來,B經理又要如何在業界生存呢?

林文英對A經理表示知錯即可,也不會硬性要求A經理道歉,就與B經理保持距離就好。結果1個星期過後,A經理買了蛋糕和卡片去和B經理道歉,這件事算是圓滿落幕。林文英表示,主管不用以自己的經驗硬性規定下屬是否要做出什麼決定,其實他們在深思過後即能做出自己最正確的決定。

4. 領導的模式
在擔任主管時,林文英認為不能以「自己的個性」帶領團隊,而是要以「領導的個性」來領導團隊,關鍵在於「公事進一步,私事退一步」。他認為公事,一定要達到業績目標、不能違反原則;而私事,再有糾紛都可以退一步原諒、寬容。

但林文英認為太多人是顛倒過來的作為,拿公事做人情,私事卻一點都不能退步或原諒,如此一來只會造成不佳的團隊氛圍,而若「公事進一步,私事退一步」這點掌握住了,做人或做團隊主管即能豁然開朗。

在拚搏的過程中除了要自己好好努力之外,還要再帶領團隊才會壯大,團隊壯大了,才能走向更遠大、更了不起的道路。因此,帶領團隊的技巧與方法是極為重要的。

 

堅持從業精神,邁向「終生拚搏」

從「心」開始,拚到最後一刻──虛歲已80歲的林文英,在壽險業一路走來的付出從沒少過,他表示,「80不覺就過來,身強體健不復再,悲歡成敗化塵埃,淨空緣起無罣礙。」

已80歲高齡的他,從「心」開始為壽險業拚搏,堅持從業精神與人生理念,把保險專業與生活結合,打拚到最後一刻,紮實邁向「終生拚搏」的境界。

用「照起工」的心態經營壽險事業──無論在任何行業剛入職時可能都會表現得很起勁,第1天入職不敢遲到、不敢隨便,但從業了40年,你是否還能依然如此拚搏?

林文英認為在壽險業無論從業多久,都要有「照起工」的心態,壽險事業才能穩固且長久,而非虎頭蛇尾。如果一座橋在建造時沒有「照起工」,後面開始偷工減料、隨便行事,自然就會有很大的機會釀成坍塌的不幸意外。

修行的境界──保險是在挫折中茁壯的行業,前面拜訪10位客戶可能只成功1~2位,但如果沒受到挫折的磨練,也不會得到太多經驗。因此,在壽險業的修行必須要瞭解如何讓挫折成為自己的能量,而非負擔。

有了正確的心態,就能正向地解讀挫折,當達到這樣的境界,就能愈挫愈勇,也就愈能夠在壽險業留下,並且走得更遠。

天空才是界線──在壽險業,業務人員每年可能都會有不同的業績目標,林文英在演講最後鼓勵依然在壽險業奮力拚搏的業務人員,不要畫地自限,要相信自己的能力是不可限量的,要明白,天空才是事業發展的界線。

而在壽險業除了要廣大地學習新知和技巧,還要堅守住保險的精神、原則和偉大的使命感,有了信念,什麼樣的打擊都不會讓你打退堂鼓,這能使你堅持下去,並且「終生拚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