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3大指標出發,將團隊帶向國際級績優水準

文◎許仲博 照片◎本刊資料

0
922

CIA500世界華人保險500強團隊,顧名思義就是世界最頂尖的500大保險團隊,是華人保險團隊的最高標準與榮譽。CIA500的核心理念是共榮、共進、共好,而追逐CIA500對團隊來說有3項重要意義:第1,可以為團隊的優質經營設立國際級的標竿及標準;第2,可以提供給團隊長相互學習及良性互動的平臺;第3,最終可以提升行業的品質、口碑、專業與行格。達成CIA500的團隊不但有世界級的水準,更可以成為業務團隊百年經營永續發展的基石。

Q1:為何想要挑戰CIA500?

謝國煇追逐CIA500的標準,發展團隊的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回想2016年在杭州第一次聽到梁天龍先生介紹這個獎項時,我有一個很特別的感受,因為我在這個行業已經超過30年,看過許多優秀團隊的起勢驚人,團隊不斷壯大,卻因沒有績優夥伴的加入,導致團隊人力發展中斷甚至是縮減;我也看過績優的團隊人才輩出,其中有數位團隊夥伴坐擁國際龍獎IDA業務白金獎,但數年後仍是一個小型的團隊。

  那時CIA500的出現讓我眼睛為之一亮,只要追逐獎項內的國際級標準,上述團隊遇到的問題自然也就迎刃而解,我與團隊共同創辦人討論後,也決定將CIA500的標準訂為團隊發展的核心,宏星集團中每一位主管都要以CIA500桂冠獎為目標開始經營團隊,並逐步邁向皇冠獎、雙冠獎,讓團隊可以持續發展。

  隔年在青島,我與團隊創辦人雙雙獲得雙冠獎,也有6位夥伴得到桂冠獎,我們的團隊因而提升到一個相當不錯的水平,這正是將CIA500標準融入團隊後所引發的成果,團隊的成功也恰好印證了CIA500標準的正確性及重要性。

陳禮祥:要讓團隊在競爭中脫穎而出,成為CIA500是關鍵

  作為一個團隊領導人與引領者,要是團隊能獲得如CIA500規格的獎項,代表你與你的團隊已經達到世界級的水準。保險業在馬來西亞的發展不如臺灣或是香港來得快速,但仍是處於高度競爭的市場,要讓自己的團隊脫穎而出,成為CIA500團隊可以說是達成的關鍵,每位團隊夥伴都要將目標放在CIA500,因為這是一個團隊品牌的建立,要是CIA500成為團隊的品牌,也就意味著團隊是具代表性的團隊。

  當聽聞CIA500推出時,我是非常興奮的,獎項的創立人梁天龍先生具備相當的前瞻性,設立了這個獎項引領保險業中的團隊領導人們,不斷朝一個正確的方向前進。

  然而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為什麼我們能很快達到標準,甚至連續4屆年年達成?這與團隊是否有正確的經營理念有關,包含正確的核心價值,推動行業基礎的作業模式、扎實的基本功等,如此團隊才能以符合CIA500標準的方向快速前進。

蔡佳芳:追逐CIA500能夠提升團隊的向心力及凝聚力

  剛開始帶領團隊的時候,有許多盲點無法突破,感念我人生中的3位貴人為我指引方向,第1位是IMCC大會主席黃俊文先生,他的一席話點醒了我:「做什麼要像什麼,要像樣。」像樣這兩個字深植我心,直到現在我仍然覺得做什麼都要「像樣」;第2位是我的長官英宗副總經理,從我什麼都不懂,在業務這條路上跌跌撞撞地成長,他一路走來看在眼裡、放在心裡,也給我許多發揮的機會;第3位則是終身大使曾春燕部長,是她提醒我可以申請CAI500,明確我團隊的發展方向。

  我認為團隊最重要的特質是共好、共享,而追逐CIA500不但能讓團隊「像樣」,更能提升團隊的向心力及凝聚力。新光人壽每半年有一個競賽月,在此之前會舉辦誓師大會,公司中每個團隊都要提供表演,雖然無關業績,但我的團隊夥伴還是會全力以赴,專注表演所呈現的每一個細節;競賽月結束後我會舉辦榮耀之旅,但會特別向夥伴強調不用每次都是第1名,只要每次都盡全力,如此就能感動自己、感動客戶,這樣的精神更是與夥伴共同追逐CIA500的態度不謀而合。

黃世芳:CIA500能夠彰顯保險行業利基、凸顯個人價值、創造團隊正向品牌

  我常鼓勵通訊處的夥伴要追求IDA、MDRT,因為這是一份可以累積的榮耀,沒有人會知道你在保險業做得多好,除非你有「紀錄」;光有紀錄還不夠,還要有著能接軌國際的學習。國際級的獎項恰好可以同時達成留下紀錄與國際級學習這2件事,更可以說是保險業一年一度的「知識buffet」。

  我想用「月暈效應」來解釋追逐獎項的重要性,若你在國泰人壽中談及MDRT成員最多的團隊,你會聽到彰泰通訊處;若是談及公司組織人才發展績優的團隊,你會聽到彰泰通訊處;談及公司連續3年職達率第1名的團隊,你會聽到彰泰通訊處;要是你聽過有個通訊處長得很像咖啡館,你也會聽到彰泰通訊處的大名。

  只要創造團隊的月暈效應,讓團隊留下正面的印象,就能讓團隊經營、增員事半功倍,而CIA500之於保險團隊,就如同IDA、MDRT之於業務人員,CIA500不但能讓團隊真實面對外界的挑戰、彰顯行業利基,更能凸顯個人價值、創造團隊正向品牌,並達到人才發展與輸出的成果。

 

更多內容請見《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第38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