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回經驗生命表, 是一記高齡社會到來的警鐘

文◎盧郁綺 照片◎受訪者提供

0
6768

第六回經驗生命表將會為壽險業帶來什麼影響,哪些險種未來可能會有所調整?

  金管會宣布2021年7月1日起將實施第六回經驗生命表,依壽險業經驗重新精算不同男女、性別、年齡的死亡率變動情況,重新檢討死差益,這意味著許多與之相關的保險費用都將更動。

  現行各大保險公司的商品多採用2012年上路的第五回經驗生命表,舊版與新版之間有許多差異,例如:2012年民眾平均壽命為79.5歲,但2020年民眾平均壽命為80.9歲,且各年齡層壽命皆有顯著的提升,代表各險種理賠發生率也將會不同,保險公司將重新計算費率。

  「經驗生命表」是各大保險公司根據壽險保單匯整出一份「臺灣民眾的死亡率」,當臺灣人死亡率愈低、壽命愈長,對保險公司而言,「照顧生存需求」類型的保單成本也將愈高。

  「當民眾的餘命增加,保險公司『照顧生存需求』的險種成本就會因此上升。例如:醫療、手術、重大疾病、長期照顧、還本型商品等,都屬於『照顧自身生存需求』的自益型保險。」東吳大學財物工程與精算數學系主任詹芳書指出。

各年齡層生存率平均提升30%

  近年公共衛生的改善,以及醫療技術進步下,臺灣民眾死亡率不斷下降,壽命持續延長,第六回經驗生命表能完整地呈現此一事實。

  圖1為新舊版生命表的死亡率改善幅度差異點,總體來看,各年齡層生存率都有30%的提升。局部而言,男性在青壯年改善較多,而高齡至超高齡部分則女性改善較為顯著,年輕族群的男性則沒有顯著改變,但一般來說,壽險商品對於15歲以下的人不予理賠(僅提供喪葬費用),所以這部分對於保險的商品設計影響不大。

第六回經驗生命表將帶來的影響

  第六回經驗生命表對於保險公司、消費者、監理機關的影響都不小,對於保險公司經營成本增加、消費者未來保單費用可能面臨調整、監理機關也會因而深受影響,而各大保險公司使用同一計算表,設計商品能更公平定價。

1. 對保險公司的影響

  保險公司有3個利潤來源,也就是3差:死差、利差、費差。這3差保障著保險公司的利潤。

  此次的第六回經驗生命表將會使臺灣保險公司的「死差益」產生變動。死差益是實際死亡率低於預定死亡率,按預定死亡率收取的純保費支付實際死亡成本後有盈餘而產生的利益。

  保險公司過去計算保費時,高估了未來的利率,營運上有「利差損」,因為臺灣過去的死亡率被高估,許多保險公司是採用「死差益」來填補「利差損」,對此,逢甲大學財務工程與精算學士學位學程助理教授陳彥志博士表示:「這就像損害了A的利益,來填補B的缺口,但保險公司應銷售公平定價的產品,保費精算本來就應該精算正確的價值。」

  逢甲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助理教授梁穎誼也指出:「目前臺灣保險業希望能接軌IFRS 17,就是希望能公平定價,力求符合現狀,追求的價值與第六回經驗生命表不謀而合。」

  第六回經驗生命表也會使保險公司的準備金提高,尤其是健康險的經營成本一定增加,保險公司對其成本管控亦會變得愈發嚴格。

  一般來說,保險公司會選擇對自身經營有利的決策,有些保險公司為了增加對消費者的吸引力,附加費用計算得較少,資本適足率可能不算穩健,那面對生存率提高,造成疾病發生率成本也將隨之提高的醫療險,可能就會將其下架、調漲。

逢甲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副教授宮可倫指出:「以現實面來看,對消費者較有利的保單,損率一定都比較高,若各大保險公司都要往IFRS 17公正、公平的方向走,那一些平時大家覺得『划算』的健康險可能就會面臨調漲。」

  這次的第六回經驗生命表,是監理機關利用公權力,令各大保險公司往公平定價方面走,對於投資人而言,未來的財務報表將能更貼近現實,改善目前各大保險公司財務上較不能看出真實金流的缺點。

2. 對消費者的影響

壽險

  「第六回經驗生命表」會讓保險公司純保費的死亡成本降低,一般來說,生命表的死亡率改善,壽險保費會下降,但是這並沒有考慮生存給付。

  當金管會宣布實施第六回經驗生命表,市面上許多媒體喜悅地計算壽險將會降下多少幅度,但卻忽略了一項民情:僅有死亡給付的保險商品確實可能會有20%的降幅,但臺灣人非常重視壽險能不能還本,生死合險目前是市場主流,如果在乎還本,那對一般消費者而言,保費恐怕沒辦法有顯著的降幅。

  梁穎誼博士表示:「我認為對於想購買終身壽險的人,保費並不會有太大差異。但消費者要是想購買定期壽險,確實可以等到7月。」

  宮可倫教授以自身經驗舉例:「最近因為政府公布房地合一2.0,房市非常熱絡,一般來說當民眾有了房貸會想購買定期壽險,但第六回經驗生命表的上路就會讓我考慮7月後再行購買。」

更多內容請見《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第38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