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視野 慢性腎病患者死亡率為一般民眾的2.34倍 文◎許仲博 通過 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com - 2021 年 7 月 1 日 0 706 在臉書上分享 鳴叫的Twitter 腎臟俗稱「腰子」,於左右後側腰的位置各一顆,主要的功能為調節體內水分及電解質的平衡,並代謝掉體內的廢物及毒素,但由於腎臟有很強的儲備能力,所以早期的症狀並不明顯。糖尿病、高血壓、腎絲球腎炎、家族遺傳疾病患者,以及不當使用藥物者等都是腎病的高風險族群,而其中糖尿病更是臺灣洗腎患者中,最常見的原因。 根據衛生福利部的死因統計年報顯示,2019年有5,049位民眾死於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為常見死因第9名;若以性別區分,此為男性常見死因第10名,女性則為第7名。 所謂腎病症候群為多種症狀的綜合表現,須包含水腫、尿蛋白及血脂肪過高等症狀,而尿蛋白最明顯的病徵是尿液常有泡泡,但尿中有泡泡並不一定就是尿蛋白,仍要進行檢查才能確定。 而根據美國腎臟登錄系統(USRDS)2018年的資料顯示,慢性腎病患者的標準化死亡率為無腎病民眾的2.34倍,若以期數細分,第1、2期慢性腎病的標準化死亡率為一般民眾的1.7倍,第3期為2.19倍,第4、第5期更是高達4.1倍,早期發現症狀,將可大大提高存活率。 平時透過攝取低鹽、低蛋白、低油脂的食物,可以有效降低腎臟的負擔,在此建議民眾除了平時注重飲食健康外,也要定期做健康檢查,更要趁早準備好醫療相關的保險保障,以免當不幸發現腎臟的健康狀況亮起了紅燈時,卻無法給平時辛苦為身體排毒的腎臟最好的照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