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中學生視力不良率高於70%

文◎倪偉晟

0
559

  近視對於現代人來說已經是常態,許多人因為從小養成不良的用眼習慣,容易造成各種眼疾,而近視就是其中最為普遍的一種。我們都知道,要完全隔絕3C產品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我們仍然能透過視力保健、正確且良好的習慣,盡可能地維持視力的健康。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2021年2月更新的資料顯示,全球至少有22億人口有視力上的問題,且其中至少有10億人(占幾乎一半)的視力損害為本可預防或仍有待解決,而在臺灣,教育部的統計資料指出,2018年國小學生視力不良比率占44.8%,數據上來看,近年來雖然逐年微幅下降,但中等教育階段的學生視力不良率仍然高於70%,且比率有提高的現象,國中及高中生視力不良率分別為73.46%及81.47%。

  近視的症狀為看遠處的景物模糊不清,看近的景物則可以看得清楚,近視度數愈深的人,遠方景物會更顯模糊,主要成因是由於眼軸過長,遠方景物的焦點落在視網膜的前方,而非視網膜上,進而只能形成一個模糊的影像。

  為了讓孩童避免近視,國民健康署特別提出「護眼123」的指示,希望家長能從孩子一出生時,就能幫助他們遠離惡視力的威脅,同時強化家長對近視為疾病的觀念。護眼123是指:1、每年定期檢查視力1至2次,做好視力存款;2、未滿2歲避免看螢幕,2歲以上每日不要超過1小時;3、每日戶外活動2到3小時,用眼30分鐘休息10分鐘。這3項指標可以確實追蹤孩子們的用眼情形及健康狀態,以避免養成不良習慣。

  由於高度近視容易產生早年性白內障、視網膜剝離、黃斑病變、青光眼等眼睛疾病,甚至有10%的機率會導致失明,我們除了定期追蹤自身的眼睛健康外,也可以藉由保險的配置,如醫療險、實支實付等險種,提供我們風險發生時的醫療經濟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