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齡社會下,保險配置應從長遠著眼

整理◎洪紫芸 照片◎受訪者提供

0
863

第六回經驗生命表自7月1日起正式實施,相較於2012年的上一版,可看出民眾的平均餘命增加,也更凸顯出臺灣正邁向超高齡社會的現況,隨之而來的高齡醫療風險不容忽視。此外,這也意味著保險公司在規劃商品時,與第六回經驗生命表有所相關的險種保費將會有所變動。

 

更加凸顯的高齡社會現況,民眾應及早規劃保障

全球人壽商品部副總經理鄭中安表示,第六回經驗生命表正式上路後,因為預期死亡率下降,故死亡成本降低將使部分壽險商品保費費率得以調降;然而對於健康險而言,較低的死亡率則反而將使未來健康保障的成本變高,所以部分健康險的費率會因此而提高。

臺灣即將在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在未來,「長命百歲」這件事發生在民眾身上的機會愈來愈高,而長壽之下更高的醫療風險也會隨之而來,雖因第六回經驗生命表可能間接影響健康險保費,但健康險的重要性仍無可取代,因此民眾仍應及早為自己老後的醫療支出做足準備,保障自己年老時有個圓滿的老後生活。

鄭中安建議,不論是初出社會的小資族,或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三明治族群,都可以利用利變增額壽險主約搭配1年期兼具實支實付與定額給付的醫療險附約,以及重大傷病險附約等來強化自己的保障。

其中利變增額壽險建議可以選擇繳費期間內高壽險保障倍數以及繳費期滿後資產累積快速的設計,同時兼顧保障及退休規劃。然而,對於許多過去來不及建立自身保障的銀髮族,則建議他們不妨可以透過投保小額終老保險來加強自己的壽險保障,或是利用年金險來規劃自己的退休金帳戶。

 

疫情下,更充分彰顯保障需求的重要性

在第六回經驗生命表實施的同時,臺灣適逢新冠肺炎疫情擴大,且國際間肺炎病毒不斷變種,因此,前一陣子不論是防疫險或疫苗險,都受到廣大民眾的重視,在在顯示保險對於民眾自己與家人的重要性。

然而,主管機關與保險業者對於提升民眾保障力的腳步,並沒有受到疫情的不確定而停止,反而是藉由持續強化商品面以及銷售通路面來推動,希望能讓民眾認知風險無所不在,應該讓自己於人生各階段面臨的保障缺口都得以填補。

因此鄭中安認為,能夠提供身故保障的定期、終身壽險、小額終老,或是提供醫療、治療保障的醫療險、重大傷病險等保障型商品,日後將會更受到民眾的重視。此外,在疫情嚴峻時期的銷售管道方面,為了讓保戶的保障不因此而中斷,主管機關協助業者開拓以數位視訊方式替代親晤親簽等遠距投保作業,除了能夠持續提供完整的投保服務,也能減少接觸帶來的染疫風險。

 

善用保險來規劃資產,勿因疫情打亂長遠規劃

另外,由於今年上半年美元持續走弱,加上各國仍然持續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美元保單以及投資型保單成為今年上半年市場的主力商品。預期今年下半年,因世界各國疫情趨緩,經濟成長力道將逐漸回升,惟可能伴隨而來的是通貨膨脹議題,新臺幣的升值走勢也可能受到壓抑。

因此對於行銷層面,鄭中安建議在壽險保障部分,業務人員可以透過美元利變壽險協助客戶進行壽險保障的規劃,至於繳費年期的選擇,則可以從過去短年繳商品調整為投保長年繳的商品,利用長年繳費商品的特性,除了可以分散匯率波動的風險外,還可藉此提高保障的額度。

針對投資型保單的部分,因為疫情對臺灣經濟的影響已逐漸減緩,另外預期國際資本市場的波動受通膨影響將更劇烈,因此業務人員也可建議民眾選擇投保以新臺幣計價,並由專家代操且以投資臺灣市場為主的類全委保單。

嚴峻的疫情終會過去,鄭中安建議民眾切勿因為疫情而打亂了保障規劃的步驟,畢竟疫情是一時,但保障是一輩子的,民眾反而更應該利用這個機會重新檢視自己的保障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