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費的公平性是外溢保單成熟發展的關鍵

0
1774

彭金隆老師1彭金隆

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教授


人類愈長壽,對醫療的需求也愈多,而伴隨著日漸增加的醫療費用,民眾也更加重視醫療支出的議題。於是保險公司開始推出加入健康促進概念的醫療險保單,希望透過保費折扣等優惠機制來促使民眾多加運動,一方面推動民眾能更加在意自己的健康,同時也希望在運動風氣日盛的環境下,能夠獲得民眾的關注與刺激保單買氣。

加入健康促進概念的保單我們稱為外溢保單,顧名思義此類保單可以產生「好的外溢效應」,使其影響的不只是當事人,更會擴大到社會其他層面上。也就是說保戶購買這類保單的目的,只是想藉由保單的獎勵機制讓自己更健康,同時透過自己的努力來降低保險支出成本,購買的動機僅出於「自益」。

但若是因此而變得更健康的人愈多,就能帶動很多效益相應而生,如降低健保的支出、減少醫療資源的浪費,或因減少醫療支出而提高整個社會的效用等。所以外溢保單最大的優點在於僅透過一個單純「自益」的購買動機,卻能產生帶動整個社會福利提升的外溢性。

因此這類保單的設計概念非常好,讓保險從過去僅能被動損害填補,轉為具有積極降低損失的效果。不過外溢保單在臺灣已推行數年,也有許多業者努力推廣,但無論從市場占有率或從客戶認同到實際埋單來看,似乎並不如預期般熱烈這是為什麼呢?

UBI保險仍有許多要突破之處

保費便宜每個人都喜歡,同樣保費昂貴也是每個人都不喜歡。影響一個人的健康與否,有很多的因素涵蓋在裡面,不見得每項因素都可以完全被自己主宰,例如遺傳因子或是生活環境等都是重要的影響因素,也都不是僅憑個人能力就能夠決定或控制。因此想保持健康,透過自發性的運動或飲食控制只能改變部分的影響因素,另一部分早已被基因等不可抗力的因素所決定。所以這樣的機制運作,其實還有許多進步的空間。

另外,外溢保單也存在許多逆選擇或資訊不對稱的問題,關於逆選擇,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當有位民眾本來就有跑步習慣,保險公司並不知道他有這個運動習慣,推出外溢保單他自然會更有動機去購買,因為不需要付出額外的努力就能享受到保費的減免,所以優惠誘因首先會吸引到原本就屬於運動族群的人,導致提高社會資源使用效率的初衷打了折扣,對保險公司而言亦沒有獲得降低損失的好處,反而直接降低了保費收入。

再談資訊不對稱,保險公司在檢視保戶是否達到優惠標準時,需要取得保戶大量的個人資訊,許多人會擔憂這些個人資訊是否只單純被運用在該用途上,是否會對未來購買保險的保額或是險種的選擇上面產生限制?而這種對於資訊運用的疑慮也成為推動UBI保險(Usage Based Insurance)的障礙之一。

然而包含健康險外溢保單在內,這種邁向差異化計算保費的UBI保險又是一個不可忽視的趨勢,當自己的保費繳交得愈多,就愈會要求公平性,所謂公平性就是保費應該基於個人實際的發生率來計算,而不能僅只用精算統計上的平均數來計算。不過保險業者基於核保及經營成本以及技術上的考量,這方面仍無法突破。

雖然現在的保費結構,對於風險發生率低於平均數的人來說不甚公平,可是從社會互助的角度來看似乎也是合理。不過隨著消費者意識愈抬頭以及保費會愈高的趨勢,大家想要樽節自己的保費,自然也會更加關注現行的保險商品是否有公平對待每個客戶:「我現在繳的保費是真實損失率,還是被用於補貼高風險的人?」

從趨勢來看,保險公司很容易面臨到將會有愈來愈多消費者提出公平的要求,所以保險公司現在推出UBI保險是對的,但必須要引導消費者正確的觀念:保費確實是要追求其公平性,但不是基於「減費優惠」而形成逆選擇。

因應風險的變動性,積極預防是未來趨勢

將UBI的概念引入可以說是保險商品的一大革新,保險業者必須經過全面的考量,考量如何公平對待每位客戶;再來,風險高的人也應該思考是否該努力降低自己的風險,如果還是躲在平均數的庇護之下,當UBI愈趨精確及完善,這些高風險的人就會被發現,而他們只有2個選擇,一個是選擇多繳費,另一個則是想辦法讓自己更健康。  我想此類保險商品的真正意義,就是讓健康的人從保費獲得公平的對待,也讓不健康的人在可掌控的範圍內積極努力,使自己獲得合理能接受的費率;除此之外也要有機制來應對因為身體狀況而被排除在商業保險之外的族群。

過去的保險是消極地提供危險發生後的補償,事實上風險是變動的,不能僅是被動的事後賠償,而未來的經營趨勢之一,是要積極主動地照顧客戶健康,改變客戶風險的樣貌。保險公司若能做到這點,不但可以降低理賠成本與客戶的成本,也可以讓社會變得更安全,雖然現階段仍有許多技術層面需要突破,但這是一個必然的趨勢,所以在面對這樣的商品,眼光應該放得更遠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