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於黃俊文副社長過往在壽險行業長達三十八年的經歷,其在業務線上之所見、所聞、所為之經驗,藉由本專欄分享:心態建立、現況趨勢、組織發展、展業技巧、從業體悟等,都化為文字給第一線的從業人員與團隊領導人參考。
去年底,我到醫院動了個小手術,手術雖小,但畢竟是除了健檢外,人生頭一次全身麻醉手術,還是有些許忐忑。手術順利完成後,在恢復室等候病床安排時,隔著布簾聽到鄰近床婦人痛苦地叫著「我要疼死了啦!」雖然護理師不斷給予安慰,但她還是不停喊痛。
護理師只好告訴她:「如果妳覺得忍受不了,那我們來幫妳加個止痛針,但是這個要自費7,000元。」婦人忙不迭地答應,護理師便暫時離開病房詢問家屬意願,過了一會兒,護理師回來卻告訴她:「妳家人說先不要打,請妳再忍一下喔。」
一想到那婦人的哀嚎聲,我忍不住對她家人生氣起來,都差點忘了自己的疼痛。當然我不確定她的家人實際上考量點是什麼,或許另有其他想法,但我當時立即聯想到是──類似這樣的狀況,如果考量點是「錢」呢?7,000元應該不是很大的一筆錢,但如果是7萬元、甚至70萬元,或是更多呢?
保險是生活維持的最重要支柱
在醫療技術不斷提升的現今,很多的器材、設備與用藥都可以提高治療的效果,也可以減少療程的受苦,只是這些往往都需要自費。根據我的觀察,多數人對醫療自費項目的選擇考量常常有2種狀況:
一種是真的因為經濟能力而無法負擔。我曾親眼目睹過一對母子在診間門口跟護理師說:「能不能少做幾次,因為我們真的負擔不起!」(雖然我不知道具體是要做什麼),我相信這樣的情形一定經常發生在醫院的某個角落。
而另一種是雖然有醫療自費負擔能力,但因為沒有購買足夠的醫療保險,總覺得要拿自己的錢支付有些捨不得,所以能省則省,畢竟臺灣的健保醫療水平還是很好的。當然我也發現,他們如果也有完整醫療保險的話,一定都會毫不猶豫的選擇自費醫療項目。
在我的觀察中,許多人總將保費的支出順位排在其他消費項目中的後面,例如食衣住行的開銷、3C產品、網路、娛樂費用的支付等。太多人都存在一個觀念:「有多餘的錢,再來買保險;而錢變少時,先將保費負擔減少或去除。」殊不知,其實保費的負擔排序應該列在更前面,因為保險往往是生活維持的最重要支柱呢!
所以我總是跟已經買了保單的親友,尤其是年輕人提醒,不管日後任何因素考量,就算是在經濟狀況吃緊時,都不要放棄現有的保單,尤其是醫療險,因為這類保險以後的保費只會愈來愈貴,核保條件愈來愈嚴,最重要的是,人們可能會因為身體健康狀況改變而沒有辦法購買,或是保險公司不再推出類似產品,以後即使想買都沒得買了!
要感謝,那就感謝保險吧
一位與我共事多年,非常優秀且專業的老同事、老朋友,她30年來熱愛著壽險工作,幾年前也將第二代引進公司,表現同樣優秀。這陣子因為先生罹癌治療,讓她費了不少心思,尤其是他們夫妻感情一直很好,常聽說她為了陪伴治療照護四處奔波,相當辛苦,所幸先生經由最好的醫療技術、最佳的醫療照護,病情控制非常良好,正持續調養中。
這位老同事前幾天特別透過我太太向我道謝,她說當初因為聽了我的課程與鼓勵,進入公司從事保險業務,認識保險的重要性,也讓自己與家人買了完整的保險,所以這次先生的整個療程在接受了那麼多自費醫療項目下,全家人完全不曾有費用負擔的憂心,幾乎都由保險給付承擔,讓她心存感激。
其實,最應該感謝的是她自己,當年的勇氣讓她轉換職場進入保險業務領域,而且一直表現優異;也應該感謝她的先生,當時贊同她從事保險工作,且一路以來支持她、協助她,讓她可以全心打拚。如果一定還要感謝的話,那就感謝保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