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客戶身邊有許多保險業務員同時服務,擁有優秀且獨特的個人品牌是脫穎而出的良方,但是又該如何創造一個優秀且獨特的個人品牌?

國泰人壽專招中華通訊處通訊處經理陳政揚認為,專業與態度是重中之重,若能掌握這2項特點,長期累積下絕對能成為優質的保險業務人員,但是在與同業競爭時若想要脫穎而出,還需要透過自己獨特的優勢,為客戶帶來附加的價值。

同時他也強調,雖然有些業務人員在得到客戶的信任之後,便能一口氣得到客戶的全面保障託付,但是普遍來說,業務人員往往只能得到一部分的保單,與其他同業共同服務客戶,需要長時間的經營與堅持,才有可能隨著信任程度增加而逐步獲得更全面的保障託付。因此業務人員絕不能好高騖遠,以免心中期待與現實不符。

 

4大關鍵成交因素,缺一不可

陳政揚認為,讓客戶決定購買保單的因素主要有4點:關係、信任、需求與能力。有多一層的關係介紹,會讓客戶更願意聽業務人員說話,特別是高資產客戶或已經有固定服務人員的客戶,在有多樣選擇或是不急於購買保險的狀況下,如果沒有關係介紹,他們不一定會願意聽你談保險。

信任,才能讓客戶願意將保障託付給你。對客戶來說,絕對不樂見服務自己的業務人員隨意離職,讓自己的保單成為孤兒保單,而業務人員必須要在客戶面前展現出服務的熱忱與積極度,讓客戶相信業務人員具有高度的責任感,會持續提供最好的服務,客戶才會願意將保單託付。

需求,客戶才會想要買保單,而業務人員也應該根據客戶的需求與喜好,進行保單的規劃與建議。陳政揚強調,即使客戶已經跟其他同業做過保單規劃與檢視,但是因為考慮角度與公司商品等因素不同,仍有需求能夠被挖掘出來。

因此同一位客戶可能會分別由不同業務人員發掘出多種需求,客戶自然會想向發現了這個需求的業務人員購買保單,這就造成了一個客戶有多位業務人員服務的情況。

對於一些業務人員來說,還有一個關卡必須突破,那就是要敢開口。盡管發現客戶過去被隱藏的需求,但要是業務人員不敢開口向客戶要求,那麼這個機會依然不屬於你。有開口,才有成交的機會。

最後談到的能力因素,說的不只是業務人員的專業能力,也包含客戶的經濟負擔能力,保單的規劃必須在客戶的承受範圍內,考量客戶的經濟負擔能力才能提供最適配的規劃。

關係、信任、需求、能力,4點缺一不可,否則客戶不是不想成交、無力成交,就是乾脆跟別人成交,無論缺少哪項,這份業績都不會落到你的口袋裡。但反過來說,如果你掌握了這4點,其實已經將個人品牌的框架打造成型,也決定了在客戶眼中的初步好印象。

 

發掘自身特點,獲得客戶的另眼相看

專業服務與熱忱態度,是壽險從業的必備基礎,也是所有工作的核心,但也因為如此,業務人員在市場上遇到的同業競爭者幾乎都具備這些條件,這樣一來,想要勝過其他競爭者脫穎而出,就只有2種方法──擁有遠超同業的專業能力,或者是從其他方向另闢蹊徑。

如果能夠擁有遠超同業的專業能力,當然是最好也最穩妥的方法,但事實上,專業能力幾乎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就得到突破,更不用說壓倒眾人,這需要長時間的積累。至於資歷相對淺的業務人員,在累積出深厚專業之前,就需要另闢蹊徑,從其他方向做出突破。

陳政揚以自己為例,同業中大概有6、7成的人都只專注於壽險本業,自己則得益於國泰人壽隸屬於金控體系,能夠提供產險、投資乃至於房屋貸款等服務,也就是說,可以提供更加寬廣的服務面、擁有更多的敲門磚,而這是公司所提供讓自己擁有競爭力的資源。

而從個人方面,能夠發展出來的方法更是五花八門,陳政揚會問夥伴一個問題:除了保險專業以外,你最大的優點與優勢是什麼?或許是工作的執行能力很強,能夠用最短的時間完成客戶的囑託;或許是擅於傾聽,能夠成為客戶的心靈垃圾桶;或許是擅長運動,不但可以當健康教練,也能成為客戶眼中「健康開朗」的代名詞;或許是對某個領域很感興趣,所以相關的問題或需求都能夠幫忙解決。

陳政揚自身則是對稅務與傳承很有興趣,也相當瞭解,不但協助自己的客戶處理相關的需求,當夥伴的客戶需要幫助時,他也會伸出援手。所以,當夥伴們遇到客戶提出相關問題時,他們可以很自信地回答:「雖然我不太擅長,但我們經理可是箇中高手,我會請他提供幫助。」於是,陳政揚不但成就了自己的個人品牌,也成為了夥伴們個人品牌的一部分。

同時,這樣的做法也成為了夥伴們的指引,讓他們開始思考與嘗試,自己究竟有哪些可以發揮的優勢,成為自己、甚至是其他夥伴們的從業助力?陳政揚會引導他們去思考,形成自己獨一無二的個人品牌。

 

更多內容請見《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第39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