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拒絕才會有業績

文◎倪偉晟 照片◎受訪者提供

0
1158

「不要怕拒絕,不斷地嘗試就對了。」台灣人壽得銨通訊處業務經理吳浚安提到,新人都需要知道從事業務工作最無法避免的事情就是「拒絕」,但是其實只要回歸本質,把服務做好,經由不斷的拜訪,累積實務經驗,就能夠在面對拒絕時以平靜的心情對待,甚至讓拒絕轉化成另一個銷售的契機。

  讀高中的時候,吳浚安是學校的田徑隊選手,對保險的認知度不高,也未曾想過出社會後要從事保險,而當時父母已在保險業工作,同時負責自己高中學校的學生團體保險業務。

  原本他希望能透過體育專長,在未來成為一名老師。不過有一次,他在學校的辦公室裡,發現桌上擺了2個別緻的咖啡杯,仔細一看,上面竟然有爸爸和媽媽的名字在上面,心裡感到十分的訝異:「原來從事保險業,也能獲得他人的敬重。」從那一刻起,他開始會主動向父母請教跟保險有關的事情,也漸漸的對行業產生興趣。到了高三升大學要填志願的時候,他將與保險有關連的科系作為優先選擇,也順利考取財務金融學系。

  「我的父母其實從來都沒有增員過我。」吳浚安提到,與其他從事保險業的家庭不同,從小父母親就希望自己能適性發展,在體育這條路上給予相當多的支持,在決定要往保險業發展後,也得到他們的鼓勵。

做好「服務」,銷售機會自然會敲門

  吳浚安入行至今已累積有9年的年資,目前除了業務銷售外,也帶領一個區單位。他談到,業務銷售的關鍵在於「服務」的品質,從小他就留意到爸媽每一次拜訪客戶的時候,都會穿著整齊的服裝,事前還會先把資料整理好,做好完善的準備;後來他在新人的階段,也體認到售後服務的重要性,不能因為成交了保單,就和先前面對客戶時的心態有所差別。

  他認為,這些工作的態度其實都是「基本」的,甚至和客戶見面提前10分鐘到達約定地點的習慣養成,也是業務人員「應該」做的事情,不過仍然有很多人沒有把這些基本的事情做好,進而讓客戶產生不好的印象。

  「方便留給客戶,麻煩留給自己。」這句話是吳浚安的座右銘,也是平時和夥伴最常說的一句話。要成為一位優秀的業務人員,一定要能夠具備解決客戶問題的能力,他提到,有一些剛入行的新人,一開始眼裡只有業績,發現客戶在當下並沒有購買保險的意願,就疏於聯繫,或是當客戶提出非保險的事情詢問時,事隔許久才回覆。實際上,這樣會在無形中流失掉很多潛在客戶。業務工作除了要有決心,更需要耐心。

增員面談看重的2大條件

  目前他的團隊裡共有15位屬員,在進行增員面談時,他主要會看重2個地方。第一個是「對保險的認同度」,如果只是抱持著「試看看」的心情投入保險業,對保險並不瞭解,他會覺得「動機」不夠明確;另一個則是「是否有經歷過相關的保險體驗」,舉凡:家人曾經有投保保險、申請過理賠,甚至周遭的人因保險受益都包含在這個範圍之內。

  以近2年來說,他發現當一個人具備這2個條件,在團隊成功定著的機率相當高。而除此之外,準增員的個人特質也是他會留意的地方,如果本身個性比較害羞、不善於與人交往,縱使擁有相關的專業背景,可能也不適合從事業務工作。

  吳浚安談到,現在30歲以下的年輕人在選擇工作時,其實不會把「薪水」當作是唯一的考量,更在意的是「這項工作是否具有發展性」以及「環境氛圍」。因此,當新人確定進入到團隊後,他會在教育訓練、市場見習的階段,明確讓每一個人瞭解到金融保險業的前景,並透過團隊活動,讓新人喜歡上這個環境。

  另外,他認為要打造一個團隊的吸引力,進而讓人才加入,在數位化的環境下,絕不能疏忽線上自媒體的經營。平時,團隊會將舉辦的活動內容、照片,或是夥伴的傑出表現露出在社群媒體上,並定期更新;與其他單位比較不同的做法是,他們還會將一些保險的觀念,運用圖文、系統化的方式,呈現在貼文當中。

更多內容請見《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第39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