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家庭主婦到IDA白金獎的奮力前進

文◎崔浩風 照片◎受訪者提供

0
674

香港英國保誠保險資深區域經理王聰並非香港出身,2013年投資移民到香港後,為了充實自我而在2015年選擇加入保險業,當時父母對這個決定都抱持反對態度,王聰對此的態度也沒有非常決絕,先是安撫父母:她只是先去上課,試看看這個行業,如果保險真的不好,要退出也來得及。

  卻不料,王聰卻「一試成主顧」,至今7年的時間不但沒有退出保險業,還不斷晉升到了資深區域經理的職級,更是自2017年起連年獲得國際龍獎IDA銀龍獎以上佳績,其中甚至有半數為白金獎。

  王聰表示,她十分慶幸從一開始就跟對了人,在王朱迪總監的帶領與榜樣之下,讓她開創了護士與家庭主婦外的全新事業,不但得到自我實現,更將保險的價值帶到所有她重視的朋友身邊。

從高資產主婦開始的保險生涯

  2013年移民香港後,王聰帶著2個小孩住在九龍塘的一個社區,那裡住著很多同樣來自大陸的投資移民,王聰也因此認識了許多相同背景的高資產家庭主婦。社區附近沒有菜市場,而太太們通常也不善於開車,因此王聰出門買菜前總會在群組詢問有沒有人要搭便車去市場,這讓她養成了服務的習慣,也培養出了足夠深厚的人脈,在她從事保險之後成為了寶貴的客源與增員來源。

  王聰的客戶大多都是高資產的家庭主婦,相較於在外工作打拚的丈夫,她們的價值觀相對較保守,也擔心在外工作的丈夫會不會發生意外,這樣的心態使得她們對保險反而更為接受,無論是用保險作保障還是理財,都較為符合她們的想法。

  這些客戶有許多來自於九龍塘社區的主婦們,當中也出現了幾位貴人。初期缺乏展業技巧時,王聰經常請她們充當練習對象,進行銷售的練習,不但藉此鍛鍊了自己的銷售技能,也得到了許多的業績與轉介紹。

  其中有一位客戶,2019年時與她成交了1張年繳180萬元(港幣,以下同)的5年期理財型商品,2021年更是又購買了年繳1,000萬元的5年期理財型商品。

  過程中王聰發現,這位客戶其實另外也有認識同公司的業務人員,但還是選擇優先向她購買,這讓她相當好奇,詢問之下,才知道是因為她對客戶的態度讓她贏得了這個優先權。

  原來,王聰在為客戶規劃家庭保障時,會以家庭的總體利益出發作思考,為了確保保單能夠持續存續,通常家庭保單的要保人都設為太太,而經常出門的丈夫與兒女僅是被保人,這樣一來即使他們發生了什麼不幸,保單也不會因此而失效,能夠持續為家庭提供保障與現金。

  而這樣的策略與同樣身為高資產太太的身分,讓她很自然會從太太們的角度思考,也因此獲得太太們的好感,不但成交、轉介紹,也有不少人因此選擇成為王聰的夥伴。但也因為這樣的順利,卻帶來了王聰入行後的初次挫折。

為了世代傳承的美好夢想而重拾熱情

  2015年6月入行後,王聰很快就做到將近美國百萬圓桌頂尖會員TOT的業績,只是當時她對於國際獎項還沒有足夠的認識,因此當時只申請了MDRT超級會員COT。剛進入保險業不久的王聰雖然業績優秀,但無論是時間管理、團隊管理等方面都並不熟悉,與普通的新人無異。

  而正是在這樣的狀態下,王聰卻招收了4位新人,雖然都是很有潛力的高資產太太,但是領導與教育等工作卻讓她感到十分力不從心,壓力十分龐大,幾乎要讓她選擇放棄從事保險。

  而讓她重拾熱情的契機是2016年的8月,王朱迪總監(時任分行經理)帶她前往澳門參加當年的國際龍獎IDA年會,除了現場熱烈積極的學習氛圍以外,徹底為她帶來無比熱情與動力的則是第4天的主場演講八:「傳承──代代相傳的壽險事業」。

  雖然事業如此成功,但王聰的生命重心始終還是家庭與她的2個兒子,這也是她與旗下許多高資產太太出身夥伴的共通點。看著臺上6組從事保險的親子檔,當中還包含同在香港保誠保險的施麗麗資深區域總監母子,讓她心中一片火熱,進而產生了想要效仿的念頭。

  她想,如果30多歲的她繼續再工作30年,就可以在60多歲時退休,那些重要的客戶可以交給大兒子承接服務,小兒子則可以承繼她所帶出來的團隊,或者反過來也可以,讓她對客戶與夥伴的承諾可以一直得到延續,甚至是不斷的代代傳承。即使兒子們長大之後不想要「繼承家業」,也還有團隊的夥伴可以接續,這一切努力依然不會白費。

  雖然她不會限制孩子的發展,但若是能夠將未來引導到這個方向,那簡直是夢一般的未來。為了完成這樣的未來,為了給兒子們準備一份可傳承的「基業」,原本即將被壓力熄滅的熱情,也重新燃起了希望之火。

  萬幸的是,王聰的2個兒子對接班並不抗拒,因此她在與客戶見面時,經常會將兒子們也帶上,除了幫忙照顧客戶的小孩以外,也告訴客戶:您的保障會一直持續下去,即使有一天我要退休了,也還有保二代繼續服務。而客戶往往也樂於得到這個承諾。

  這樣一來,本來可能只是單次交易的保單成交,就因為這樣的作法而轉變為2個家庭的世代交好及服務,不只是世代服務客戶的保單,也服務客戶世代的保單。

更多內容請見《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第39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