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醫療險投保現況,正視醫療風險缺口

整理◎侯琇文 資料來源◎壽險公會

0
678

  臺灣自1995年實施全民健保制度後,健保制度已成為臺灣之光,因為它讓所有生病的人都負擔得起看病,獲得照顧與醫治。但分析過去20多年來健康險商品市場的發展,1995年臺灣民眾平均持有健康險商品件數僅0.4件,至2019年平均持有健康險商品的件數已達3.16件。

  明顯可見,實施全民健保制度後,健康險商品並未受影響而衰退,反而呈現穩定成長的趨勢,其原因與健保制度的調整、個人健康保障意識的提升和新興治療的選擇等,造成自負醫療費用攀升等有密切的關聯。

臺灣健康險商品整體發展趨勢

  臺灣自1995年3月1日實施全民健保制度,後續為解決健保財務虧損的問題,於2013年1月1日實施二代健保補充保費制。後又於2016年3月1日實施Tw-DRGs(住院診斷關聯群支付制度,DRGs),此住院支付制度將同一類疾病及採取類似治療方式的疾病分在同組,以達更有效率地配置醫療資源。

  為瞭解健康險商品於全民健保制度實施後的發展,以1993年至2019年的健康險商品的相關數據分析,其總保費收入、有效契約件數等趨勢進行觀察。以健康險商品總保費收入來看,1993年為106億元,1995年全民健保制度實施後成長至196億元,2019年則已達3,861億元;就歷年總保費收入成長率分析,1993~2001年間因基數較低,每年成長率可達20%以上,近10年則因基數已高,總保費收入成長率降至10%以下,但仍維持每年均有成長的趨勢(見圖1)。

  依據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統計資料,以個人健康險商品有效契約件數(主契約與附加契約均分別計入件數統計),1993年約409萬件,1995年全民健保制度實施後成長至862萬件,2019年則已達7,466萬件。

  若以當年度臺灣人口數為分母,1993年每人平均持有健康險商品的件數約0.19 件,1995年每人平均持有健康險商品的件數為0.40件,2019年每人平均持有健康險商品的件數已達3.16件(見圖2)。若改依壽險公會身分證號碼歸戶後健康險有效契約的投保人數1,679萬1,130為分母,則2019年每一位投保健康險的保戶平均持有健康險商品的件數為4.45件。

  觀察全民健保制度實施後,健康險商品銷售並未因此受影響而衰退,反而呈現穩定成長的趨勢,可能原因有以下:

1.全民健康保險屬於社會保險範疇,其設立目的在於保障社會安全及整體公平性,針對新興醫療科技所開發出來的嶄新治療方式或新藥,在高額醫療費用因素影響下,無法全數納入健保給付項目,需由民眾自費負擔,因此所衍生的醫療需求供應缺口,促成健康險保險市場成長。

2.早期的健康險商品多非保障終身且為附約性質,為因應更多元市場需求,針對醫療過程中可能的急診、病房及重大手術等費用支出項目,保險公司於1999年開發住院醫療終身健康保險,並陸續推出日額型及實支實付型住院醫療費用保險、ㄧ次給付型的癌症保險、重大疾病暨特定傷病保險等加以因應。另針對全民健保未給付項目,保險公司亦推出長期照顧、失能等相關保險商品供民眾選擇。商品的多樣化自然吸引更多不同保障需求的民眾投保。

3.DRGs實施後,對同一類病症採用相同給付標準,將醫院導向更有效率的配置醫療資源。因此病患對於醫療品質若有更高的要求,則需經由自費方式使用較昂貴的醫療器材或新藥,促成部分險種(如實支實付型或日額型健康險商品)的熱銷。

更多內容請見《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第4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