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民眾對於保險的認識與認可已經比過往更高,但是對於年輕族群來說,往往會因為3個原因而不考慮購買保險:因為年輕,所以覺得疾病不會上門;因為沒有經歷過,所以覺得意外沒有那麼多;因為剛出社會,所以真的沒有那麼多預算可用。
面對這些拒絕,相信許多業務員都有應對的方法與備案,其中最有說服力的方法之一,相信便是讓數字說話。國泰人壽綜合企劃部行銷企劃科經理劉宏泰透過國泰人壽理賠部多年來的理賠大數據資料,分析年輕人較容易遇到的風險、未來各個人生階段將要面對的風險,並且提供投保的建議。
不同年齡階段,主要面對的風險有哪些?
根據國泰人壽的理賠統計資料顯示,未滿40歲的年輕族群最主要的理賠原因為跌倒意外與消化系統疾病,後者可能是因為生活型態、環境荷爾蒙的變化所致,理賠數據相較過往有增長的趨勢。不過以30歲為分界線,還是有一些趨勢的細微不同。
30歲以下因為包含未成年兒童,因此意外的比例相對較高,同時因為兒童與少年的免疫力較弱,因此由感冒演化為肺炎等呼吸系統疾病的比例,也相對其他年齡層更高。
到了30歲,因為已經出社會幾年,消化系統疾病因為飲食習慣與應酬等因素影響比例開始增加。與此同時,理賠數據顯示良性腫瘤在30~40歲的區間有顯著上升,但國泰人壽分析認為,並非是這個年齡層的人做了什麼事導致良性腫瘤增加,而是環境荷爾蒙影響了一代人之後,在這個年齡段呈現出來。
到了40~65歲的區間,癌症的比例開始上升,進入了癌症的高危險期。65歲以上的癌症比例依然不低,不過心血管疾病與眼部疾病也開始因為老化的緣故,而開始顯著的增加。
不過,雖然各年齡層的風險各有特點,但是具體理賠險種卻都是大同小異,透過國泰人壽的統計資料可以發現,各年齡層的理賠險種前2名都是住院日額與手術醫療。
劉宏泰解釋,會造成這樣結果的原因有二:首先,這2種險種不分疾病病因,只要有住院與手術事實便可理賠,適用範圍極廣;其次,這2種商品都屬於長銷型商品,國泰人壽已經銷售了數10年,因此擁有者的比例極高,亦是造成理賠險種排名較前的原因。
不過從第3名開始可以看到顯著的差異,40歲以前的理賠項目第3名為傷害醫療,到了40歲以後則轉變為癌症醫療,可見癌症的風險確實是以40歲為分界線顯著提升,即使年輕世代預算有限暫時未規劃癌症保障,未來仍須透過加保做到亡羊補牢。
不過從理賠細項資料可以發現,手術醫療給付逐漸增加,其中可能原因與醫學技術進步,愈來愈多民眾適用並傾向於接受新銳技術的微創手術或非侵入性處置治療有關,特別是年輕族群。微創手術的好處在於傷口小,疤痕不明顯且預後更良好,不需要花太多時間住院觀察,讓年輕民眾特別青睞,但部分微創手術有著須多次施作的特點,也大大提升手術醫療的給付機會。
雖然微創手術於適用情況與對象有所限制,但這並不代表高齡者無法使用新銳醫療技術,如超音波白內障乳化手術、心導管手術等技術依然能夠應用於高齡者身上,並且可取得相當好的效果。因此無論年輕人還是高齡者,採取新銳醫療技術都是不可避免的趨勢。
劉宏泰提醒,年輕人不打算購買保險的一大原因,往往是來自於家人已為他們配置的保單,但須注意的是,因為10多年甚至20年前的醫療環境與現在不同,當時的理賠條件可能會無法符合現在較新銳的醫療方式或給付定義及條件,因此定時的保單健檢與加保依然極具必要。
就好比,現在乳癌的手術已經可以採取門診微創手術進行,但10幾年前的醫療險基本上都以住院手術為理賠依據,就會不符合理賠條件。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為因應愈漸複雜的醫療環境與需求,保單的理賠定義也在逐漸符合實際醫療現況,讓保單能夠適應愈來愈多以前沒有的技術與情況,這是保險公司持續為客戶需求與權益思考的展現,建議民眾好好利用這點,讓自己的保障能夠更加跟上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