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新聞與親友發生的事情隨時都會鑽進耳朵,風險和保險的基本概念也因此打下基礎,從保險的認同度來說,確實是比20年前要好上不少,但要說保險銷售起來比較輕鬆,那卻又未必。

全球人壽恆大通訊處督導劉一駿表示,如今民眾的消息來源大多是透過網路與口耳相傳,特別是年輕人,在遇到旅遊、防疫等情況雖然會主動去找相關的保險資料,那些「懶人包」卻鮮有完善、完整的風險觀念教學,這使得他們的保險觀念往往比較片面,甚至是以保費為最優先考量。雖然剛出社會的年輕民眾確實預算普遍較少,但錯誤的觀念卻可能讓保單規劃事倍功半,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劉一駿認為年輕世代在保單規劃上普遍有2個缺點:首先是跟風心態較強,容易人云亦云,缺乏自己的見解,特別是習慣用懶人包吸收資訊的做法,就更容易受到懶人包製作者的立場影響;其次是目光較短淺,缺乏長遠的思維與視角,因此雖然會想做好已看到的風險保障,卻看不到自己其實還有更多沒有看到的風險需要做規劃。

 

從年輕開始建立「全面人生保障」未來規劃

劉一駿認為,保單的規劃有4大主軸──醫療保障長期照顧退休理財責任帳戶,無論什麼世代的客戶都會以這4大主軸去做規劃思考,不過具體討論各年齡世代的規劃方案時,還是要依據他們的經濟責任與人生需求作輕重緩急的調整。

20多歲的年輕人來說,無論選擇繼續深造還是踏出社會,這個時候的保障規劃最重要的是注意別讓保費影響生活品質,先求有再求好,否則要是為了未來的規劃,卻讓現在的生活過不下去,那就是本末倒置了。

因此在這個階段,保單規劃應該以保護自己為優先,特別是臺灣的年輕機車族十分多,因此意外、實支實付、住院醫療與重大傷病等險種在考量預算的前提下,應該盡可能配置充足。

另外劉一駿也建議,在20多歲的後半,有些人已經開始步入婚姻,有了家庭,除了做好壽險與癌症險的加強保障外,也不要忘了投保超額車險,否則一旦發生車禍,各方面的賠償支出可能會拖累整個家庭的經濟,甚至使得未來的家庭規劃都得因此延期。

到了30多歲,收入與所要負擔的責任都開始增加,對於未來的職涯、人生,以及社會責任、倫理、道德和工作能力等也在逐步提升,對於這個世代的客戶來說,不只可用的預算增加,對於更全面與長遠的風險保障規劃也開始有了概念。

到這個階段,民眾已經開始成為家庭的經濟支柱,做保障規劃時需要以此觀念為核心出發,將一旦發生風險時的家庭支出也列入考量。劉一駿建議這個階段應該多用定期險與附約提高額度,比如,若房貸還有500萬元,孩子的教育費用與家庭開銷以1年35萬元計算,最好用定期壽險準備1,200萬元以上的金額會比較保險。

他也強調,這個時候的重大傷病險與癌症險一定要補足,因為這2種險種保障的風險若是發生,都會為家庭帶來龐大的經濟壓力,除了治療期間的一大筆支出外,由於癌症已經逐漸慢性病化,與病魔的長期抗戰對荷包也是不小的挑戰,更不用說一旦復發又要再面對一次次大筆支出的威脅。

40歲以上的中壯年族群,人生觀已經成熟,又是責任最重的三明治族時期,上有老下有小的情況下,中壯族群必須更加重視保障,也因此無論是保障還是理財的規劃,都需要以責任為最優先考量。

這個階段的保單規劃與30多歲大同小異,但是保障額度需要拉得更高。除了家庭經濟責任更重外,由於恢復力與體力即將開始下滑,因此長照方面的保障也開始需要重視。

而到了50多歲的中壯年後半,因為兒女已經開始出社會,房貸可能也快繳完了,責任開始減輕,壽險的額度可以視情況逐年減少,預算則轉到不久後就需要的退休上。

至於65歲以上的退休族群,收入已經停止,但支出仍在持續,面對愈來愈長壽的社會趨勢,只靠社保的退休金絕對不夠安然生活到與世長辭。但退休需求所需的數字實在是太大的一筆金額,如果等退休才開始做多半已然來不及,只能勉強做到亡羊補牢,如果想要過上夢想中的退休生活,還是需要及早利用時間優勢做好準備。

當然,這些保險觀念對於年輕世代來說,大概有一半都會讓他們覺得「現在談這個太早」,業務員需要讓他們明白,先看清楚未來的道路在哪裡,有什麼障礙,才能預先做好心理與財務上的準備,並且一步一步與可信賴的業務員一同完成,而不是在需求降臨時才猝不及防的慌張應對。

 

更多內容請見《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第4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