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內臺灣使用抗憂鬱藥物增加56萬人

文◎林育瑋

0
607

  世界衛生組織2022年發布的心理健康報告指出,在新冠肺炎流行前,全球已有近10億人患有精神疾病;而在疫情流行後,全球焦慮和憂鬱患病率大幅提升25%,代表普遍民眾對疫情下的新型態生活方式和步調感到憂慮。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處公布資料,受到憂鬱症狀影響的人口確實不斷升高,拉長時間來看,2020年使用抗憂鬱藥物的民眾高達146萬人,與10年前90萬人的數據比起來,多了56萬人,近年又因疫情關係,人數有更加提高的趨勢。

  試論緣由,其一,或許與臺灣受到的國際政治、經濟環境挑戰有關,出社會後的年輕人,得承擔更多責任才能獲得與過去同等的收穫;其二,憂鬱症在近幾年逐漸被社會大眾理解,讓原先受到憂鬱情緒困擾的民眾,不必再獨自背負情緒,願意在家人或朋友的支持下,尋求醫生的幫助,因此就診人數直線上升。

 

  其實,憂鬱症不會只是因為單一原因而產生,它發生的原因經常是有複數伴隨而來:(1)腦內傳導、內分泌失調(2)家族遺傳(3)其他身體疾病如癌症、心臟病等帶來失落情緒,導致併發憂鬱症(4)創傷壓力;甚至有證據表明,憂鬱症可以透過腦部掃描,看出患者的腦部有異常活動,因此絕非單單是「不知足」或「情緒管理」問題。

如何預防憂鬱症

1. 維持充足的睡眠:最好每日保持7~8小時的睡眠時間,充足的睡眠可以使人健康、保持開朗。
2. 規律運動:維持每週3次、每次30分鐘的運動方式,讓運動過程分泌的腦內啡對抗憂鬱情緒。
3. 培養愛好:每日留時間給自己的愛好,無論是閱讀、繪畫或是看電影,都是對抗憂鬱的好幫手。
4. 尋求傾訴:根據研究,適當地將心中的壓力說給信任的人聽,有助於緩解情緒。
5. 保持積極的健康態度:盡量尋找能夠使自己快樂的事情,並保持健康的態度,快樂的人可以流露自信,吸引同樣開朗、友善的朋友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