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業務員來說,客戶的權益應該是重中之重,這點相信每間保險公司與正當從業的業務員都十分同意且力行實踐。但是總會有一些客戶的權益未能得到伸張,倒不是有人刻意阻攔,而是因為客戶缺乏專業能力,不知道自己有哪些權益、或者該如何滿足獲得權益的條件。

全球人壽佳里通訊處區經理蘇佳蕙表示,客戶的權益其實一直都寫在合約中,只是因為客戶缺乏相關專業素養,甚至是負責的業務員不夠專業,因此才會造成客戶不知道自己符合條件,或者該如何滿足條件的情況。

 

客戶或許先放棄了,但業務員不能放棄

相信許多業務員都曾經遇過,有些客戶因為身上有體況,或者是因為職業等原因,認為自己不符合投保條件,於是自己就先放棄投保了,這其實也是一種權益的損失,甚至可以說是最常見的權益損失之一。

其實,即使是有體況的客戶,往往還是能夠藉由加費、除外或投保特定商品來得到保障,雖然保障範圍可能比較小、投保費用可能比較高,但也勝過沒有保障。然而有些業務員可能嫌麻煩,在嘗試送件之前就先放棄,那麼客戶就更不會知道自己是否有機會投保。

蘇佳蕙表示,她在面對體況不夠標準的客戶時,絕不會立刻放棄,而是會繼續深入瞭解客戶的情況,比如是否住院過、是否復發、治療後是否持續規律複診等,透過這些資訊判斷客戶是否有通過核保的可能性。

不過蘇佳蕙也強調,無論通過的機會有多小,她都還是會嘗試去遞送申請,失敗了至少有努力過,不留遺憾,但成功了卻能讓客戶得到更多的保障,孰輕孰重一目瞭然。

蘇佳蕙有位40多歲的客戶A小姐,她在10多年前罹患甲狀腺癌,好在及早發現得到治療,如今早已經治癒,並且多年來都持續回診檢查,不過也因為曾經罹癌的關係,她覺得自己已經不可能再投保保險,也以此為理由拒絕蘇佳蕙。

但蘇佳蕙並沒有放棄,在深入瞭解A小姐的情況後,她認為還是有可能投保的,於是開始嘗試說服A小姐嘗試投保。A小姐的確有所意動,但是想到還要加費,甲狀腺癌的項目也可能會被除外,讓她又打消了念頭。

對此,蘇佳蕙告訴A小姐:我們雖然少保護了一個器官,但還有這麼多器官需要保障,即使需要多花一點錢也是值得的。A小姐原本就有過投保的念頭,在蘇佳蕙的說服下最後同意投保,而核保的結果也不出所料,在除外了甲狀腺癌項目之後加費通過。

對業務員來說,有沒有嘗試幫客戶送件,可能只是影響自己的業績是否多出一筆,但是對客戶來說,卻關係到面臨風險時是否能夠得到保障,因此蘇佳蕙十分重視每一個讓客戶獲得保障的機會,從不放過溝通交流時所發現的任何線索。她強調,想要幫助客戶保障權益,這份心態與敏銳度是不可或缺的。

「除了主動提問以外,其實客戶的很多情況都藏在對話與閒聊之中,需求也是,只看我們業務員有沒有足夠的敏銳度發現。」蘇佳蕙經常與客戶交流,也從中發現了許多客戶所未注意到的權益。

除了不知道自己符合投保條件以外,有時客戶也不知道自己其實符合理賠的條件。這種情況通常出現在所花費金額較小,或者是較久以前的保單,所以客戶會覺得應該不能理賠或不需要理賠,或者是實在過得太久,不記得自己其實符合保單條件。

蘇佳蕙有一位朋友,在聊天時談起自己曾經因為打球摔倒而手部挫傷,到醫院照X光檢查治療,最後自費了800元,因為金額不高,所以並沒有想過申請理賠。

但蘇佳蕙曾幫朋友做過保單健檢,記得朋友曾經向國華人壽購買一張健康險,可以依據健保點數進行實支實付理賠,後來國華人壽併入全球人壽之後也並未取消該張保單,所以朋友其實是符合理賠條件的,但問題在於,這已經是大約7、8年前的事情。

一般來說,保單的理賠有效期大約在2年左右,社會保險則大約是5年,而7、8年的時間已經遠遠超出了可申請的期限。不過蘇佳蕙表示,保險公司以對客戶抱持善意為行事準則,若客戶在不知情之下過了申請期限,通常都願意通融賠付,因此蘇佳蕙撰寫報告向公司說明情況後,1萬多元的理賠款不久便順利發了下來。

還有一個例子,是蘇佳蕙有次幫客戶做保單健檢時,發現客戶放保單的盒子底下躺著一張補件通知書,原來這位客戶10年前曾經申請過健康險的理賠,經過審核後雖然通過,但是因為文件不全,因此要求客戶補上手術通知書。

但是客戶因為看不懂通知書的意思,打電話給客服也聽不懂說明,心裡糊塗之下決定放棄理賠,「摸摸鼻子算了」,就把這張通知書與保單收在一起,直到10年後蘇佳蕙為他們做保單健檢為止。

於是蘇佳蕙根據通知單的案號打電話到該家保險公司詢問,協助客戶到醫院補申請了一張手術通知遞交,經過10多天後,10多萬元的理賠金全數入帳。而在這個案例中,其實理賠金在10年前就已經審核完畢,只是因為文件不足而流程中止,直到補上文件後再重新啟動,因此實際上並未超過2年的申請期限。

透過這些案例可以知道,保險公司其實並不會刻意阻攔客戶的權益,但畢竟人力有限,不可能顧及到所有的事情,難免會有遺珠之憾,這時就需要身在第一線的業務員查缺補漏,才能幫助保險公司完成自身使命,也幫助客戶落實應有的權益。

 

更多內容請見《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第4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