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君碩:站穩腳步,落實基本功,掌握轉型契機

文◎侯琇文 照片◎受訪者提供

0
991

現在正是「站穩腳步,落實基本功,掌握轉型契機」之時,對業務員如此,對保險公司亦是。保險公司與業務員必須轉型,更貼近現今社會與民眾的整體發展,「未來的轉型會很明顯」馬君碩說,尤其是數位化在新冠疫情的推波助瀾下,數位的發展已經超過我們的想像。

  新冠疫情延燒至今已近3年,俄烏戰爭、供應鏈短缺、通膨居高不下,顯見新年度總體經濟不確定因素仍大,多數人對於新年度的經濟情勢有所保留;再從保險公司資金運用面來看,今年美國聯準會持續升息,臺股與美股的表現也不若以往。臺幣對美元的匯率表現從年初的27.5元左右貶值到32元,又快速回升到30.5元左右,保險公司在資金運用端面臨巨大考驗,連帶也影響到保險業務員的銷售。就如投資型保單保費的大幅衰退,已經充分反映出經濟大幅震盪的現況。

  全球人壽總經理馬君碩表示,對一位保險業務員而言,關注的是業務制度、商品結構、增員利基、輔銷工具等,上述各面向彼此也是互有關聯。首先,總體經濟的不確定性就會讓商品本身產生結構性的改變。

  將商品連結到客戶需求,2022年上半年熱賣的美元保單,因為匯率變動,影響下半年美元保單新契約的銷售;從理財的角度來看,民眾有更多金融工具的選擇,如美元短期商品。由此可知,保險銷售若從理財的角度切入,會發現現階段能夠施展的利基不多,但反觀如果是從保障的角度切入,就會產生銷售契機。

  馬君碩以全球人壽的經驗值舉例,因為轉型將風險保障作為銷售主力,去年在保障型商品的銷售相較前年相對成長。可能是民眾受到疫情的影響,開始重視個人風險保障;以及在百物齊漲的情況下,引發民眾思考醫療保障是否足夠?認知到必須對風險缺口予以補充。

  馬君碩總結對新年度商品推展的看法與思維脈絡。從解析經濟情勢到商品銷售,可以預測新年度儲蓄型商品的銷售動能仍會被壓抑,投資型商品的不確定因素仍大,其與經濟的連動將更直接,當股市追漲,投資型商品的銷售熱度就會回溫。而保障型商品則會在穩定中成長,是可以長期發展的主軸,除了是民眾風險意識的提高外,也是主管機關與保險公司齊心努力後的成果。馬君碩同時也提出,不可忽略退休銷售的市場,掌握高齡人口的需求端,在退休金的儲備、醫療與長照保險的風險缺口補足,是未來必須重視的市場與銷售機會。

  2023年對全球人壽來說是「執行年」,產品發展與業務線上的需求必須緊密的溝通,不閉門造車,業務員第一線的聲音要完全傳達到商品部門耳裡,進而讓業務員的需求與想法變成商品設計與創新的來源。

接軌國際會計制度
推動保險公司遵循各項要求

  除了經濟情勢帶來的不確定外,保險業接軌國際制度,如IFRS 17、ICS 2.0,不論會計準則或清償能力評估均朝向公允價值方向調整,在經濟波動較大的時候,就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馬君碩以採訪當時的現況舉例,「就比如最近3天,美元兌新臺幣就升值了0.9角,試想一間1兆元的保險公司,若有7,000億元的投資部位在美元,計算出來就是數十億元的未實現損益影響,這就是僅3天就產生的差距,可以知道影響有多大。」

  而國際會計制度的接軌,推動保險公司遵循本來就會有很大的要求,保險公司必須做出相應準備,一是準備接軌的軟、硬體要求,二是財務上的需求。此外,為了因應未來的會計準則接軌,保險公司在商品面也必須跟上並積極轉型,如銷售儲蓄險對接軌會計制度帶來相當挑戰,業務員在銷售模式上就必須做出轉型。馬君碩表示,全球人壽對此在培訓與教育訓練上也做了相關的因應準備。

  同時,保險公司在新年度財務管理將面臨巨大挑戰,主管機關對損益表與資產負債表的管理將有諸多要求。馬君碩認為在這種情況下,只能練好內功、做好基本功,公司在營運過程資產面與負債面都要兼顧:資產面要看重固定收益率、恆常性收益,負債面就要盡量走對財務報表有利的銷售,銷售的商品就會是保障型保險,或是當經濟投資面轉好時的投資型保單。

更多內容請見《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第4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