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慧遊
現職:人壽保險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
◆ 學歷:國立台灣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系
◆ 經歷:
惠理康和證券投資信託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秋雨創新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


近年政策法規及大環境的變化都對保險業產生了巨大影響,舉凡2026年即將接軌的IFRS 17及ICS 2.0,抑或是疫情、通膨等狀況,在這樣的變動下,臺灣保險業未來的發展走向與原則為何?又有哪些發展機會與挑戰?

 

疫情影響與法規調整下的保險業發展走向

壽險公會理事長陳慧遊表示,在COVID-19的疫情衝擊、美國急劇升息抑制通膨及國際地緣政治衝突等因素交互影響下,部分業者因此史上罕見之情勢造成淨值大幅波動引發外界疑慮,促使整體業界必須更慎重思考風險管理及資產負債管理的重要性。

由於上述情境在未來可能將成為常態,加上面對全球氣候變遷所衍生的永續發展相關議題,保險業未來應該朝向強化風險管理、資產負債管理及配合氣候環境變遷趨勢調整經營策略,以促進保險業的永續發展。

而近年來的新冠疫情也已大幅改變民眾的生活習慣及工作模式,非接觸式交易愈來愈盛行,相關科技發展亦如雨後春筍般方興未艾,以保險業而言,以往透過保險業務員、保險經紀人、保險代理人等「面對面」之銷售方式,已無法完全滿足民眾需求,各業者為拓展市場、帶給民眾更好的使用體驗與服務,紛紛朝向數位化轉型,藉由運用數位科技提供更新、更好、更全面的服務。

此外,臺灣自2018年起已進入高齡社會,預計在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因此衍生的高齡金融消費者權益問題亦是不容忽視,為避免發生高齡金融剝削以保障高齡金融消費者權益,主管機關近年來積極推動公平待客及金融友善服務政策。以保險業而言,近期分別修正「保險商品銷售前程序作業準則」及「保險業招攬及核保理賠辦法」等相關規定,包括對65歲以上消費者招攬保險時,須瞭解其是否具有辨識不利自身投保權益情形的能力,並於業務員招攬報告書中做成評估報告,將高齡消費者投保部分商品之錄音錄影年齡門檻由70歲調降為65歲,要求業務員及核保人員每年須接受一定時數公平對待高齡客戶的相關教育訓練等。壽險公會也配合修正包括「投資型保險銷售自律規範」及「保險業招攬及核保作業控管自律規範」增列相關規定,以強化對高齡金融消費者的保護。

主管機關為提升業務員對於重要招攬法令的瞭解,避免因從事不當招攬行為遭受處分,已修正保險業務員管理規則及相關規定,要求業務員每年的在職教育訓練必須包含6小時的法令遵循課程,目前是由壽險公會及產險公會共同委託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每年製作課程影音教材,業務員可透過保發中心的平臺或所屬公司的內部教育平臺接受訓練,藉以提升保險業務員對法令遵循的認知及意識。

 

保險業未來發展機會與挑戰因應4面向

在市場環境變動下,陳慧遊認為保險業未來將可能面臨的發展機會與挑戰有以下4大面向:

1. 接軌IFRS 17:距離IFRS 17接軌更近一年,於財務面,2022年因升息事件造成淨值之影響,凸顯部分公司在資產、負債結構配置不匹配問題,值此接軌IFRS 17前的關鍵時刻,業者應盡早重新審視並規劃。在法規面,目前保險法相關子法之修正方向尚未完全定案,有關公司內部作業因應接軌IFRS 17之調整,如遇實務作業困難,例如:外國保險集團旗下之保險公司,母公司雖已訂於2023年實施IFRS 17,且集團會提供支援進行系統建置,但國內子公司仍需待國內相關法規定案方可完成在地化系統調整等事項,應及早向保險局於建請修正相關子法時併同考量,公會亦可提供機關必要協助。

2. 近期黑天鵝事件影響(防疫保單衝擊、美國聯準會升息、地緣政治角力):

(1) 截至2022年12月12日止,保險業防疫險理賠總金額已達新臺幣(以下同)1,498億元,理賠率超過75%,理賠金額約為保費收入的33倍;疫苗險理賠金額亦有389億元,理賠率超過38%,理賠金額是保費收入逾38倍。產險業者增資金額已超過700億元,且隨著理賠案件居高不下,預計部分產險業者未來仍有繼續增資的可能。

(2) 美國聯準會於美東時間2022年12月14日再度升息2碼,基準利率達到4.25~4.5%,站上15年高點。美國聯準會快速連續升息使壽險公司帳上屬「透過其他綜合損益(OCI)按公允價值衡量之金融資產」之未實現損失大增,連帶影響公司淨值,因本次利率彈升幅度過大(其利率上彈幅度甚至超過ICS對利率風險之加壓幅度,屬ICS定義之極端情境),已有部分壽險公司陸續啟動資產重分類,將OCI項下債券改列到攤銷後成本(AC),另亦有部分壽險公司辦理增資,合計約200餘億元,以強化公司的經營體質及清償能力。

(3) 地緣政治角力,包含俄烏戰爭、美中貿易戰升級(美國祭出高科技、高階人才輸出到中國的管制);此外,美國《晶片法案》通過對臺灣晶圓代工業者預期長遠也將發生相當的影響,半導體產業是臺灣的護國神山,一旦受到影響,是否會發生骨牌效應,連帶影響到其他產業亦有待觀察。

3. 臺灣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高齡族群對保險的需求面向一定與青壯年族群有所差異,高齡族群的需求,除了醫療費用外,就是當失去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時,後續照顧費用與照顧人力之取得。此時商業保險可扮演補位角色,藉由實物給付型或長期照顧型保險商品的設計,提供現金或實物給付,補充政府長照政策缺乏及不足的部分。

4. 數位轉型浪潮下的發展機會:近年保險業開始研發新型服務及商品,像是從穿戴裝置蒐集健康資料,主動評估保戶風險及提供個人化商品建議,或提供保費回饋;以保戶行為資料為計費基礎,提供UBI商品;針對特定客群提供客製化商品等。

除了自行開發系統外,保險公司也可透過與科技公司、新創公司及周邊相關產業合作,形成以保險為樞紐衍生的生態系運作,進而優化客戶使用體驗及提升服務品質。特別在區塊鏈技術的應用方面,由壽險公會偕同業者共同推動的「保全/理賠聯盟鏈」業務,透過提供一站式服務,以「單一申請,文件互通」之方式,讓保戶完成變更/申請手續更為簡便,達到一家申請、可多家同步受理的服務目的,而保戶的申請紀錄,則運用區塊鏈的分散式帳本技術加以儲存驗證,讓保單要保人可辦理線上資料變更,以及受益人可在線上辦理健康險與傷害險的醫療理賠。

後續趨勢預期將會逐漸往跨產業資料串接的方向發展,未來保險公司和醫療機構有機會全面串接資料與共享,對保險業價值鏈及流程自動化帶來極大效益。然而在保險科技逐漸廣泛應用下,數位轉型亦是對公司系統、組織及各方面的一大挑戰,各保險公司近年也積極將區塊鏈、人工智慧、物聯網、大數據等新興科技應用與實務作業結合,並推出創新的保險服務、提供消費者嶄新的購買或服務體驗,這將是讓保險公司在數位環境競爭中勝出的機會。

 

更多內容請見《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第4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