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及後疫情時代下,臺灣保險業未來的發展樣態與定位,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教授彭金隆認為,疫情雖然是人類社會面臨到的重大風險,但某種程度上也促進保險業加速轉型的效果,其實後疫情時代並不代表疫情結束,可能只是疫情常態化的開始。
彭金隆表示,保險業未來有3大發展趨勢值得高度關注,分別為——經營制度改變、科技促使保險業遊戲規則改變,以及客戶消費重心轉變。
1. IRFS 17、ICS與永續思潮下的經營制度變革
首先,就經營制度來說,在未來5~10年內會有巨大變化,改變的動因來自新的會計制度、新的資本適足制度,以及不斷發酵的永續議題。IFRS 17對壽險業的影響非常明顯,不僅會影響未來商品的結構,也間接影響未來的通路發展,而一家保險公司營運的好與壞,究竟該以其保險本業,還是投資本業來看待?彭金隆認為無論是偏重哪一個都會產生問題,以現在壽險業偏重投資的現況來說,就會有所改變。
在新一代的清償能力指標(ICS)出來後,勢必會對風險的認知以及經營資本的規劃有重大影響,例如耗資本的投資項目以及商品會被調整,未來投資標的組合、商品組合甚至各通路的配比等,都會受到新制度的影響而改變。
永續議題則會讓保險公司改變社會上的定位,也會讓保險公司重新思考,自己是屬於金融業,還是所謂的綠色金融業。在過去可能善盡保險業的職責就好,但在未來則要做到與社會共好,與客戶及社會有更緊密的連結及利益結合。未來在商品發行、組織結構以及對外連結與活動上,都會朝永續方向發展。
保險業的永續發展會從排除、選擇,以及參與3大策略走向出發。如未來在生意夥伴的選擇上,不與高污染的行業往來,不對其進行投資、融資,就是一種排除的方式;同時選擇與支持綠色企業合作,如協助其開發新產品,給予鼓勵與支持。
保險公司也可以選擇參與,讓自身積極投入其中,如開發綠色金融產品,除了UBI車險、綠能環保車險、污染責任險等綠色保險外,開發無紙化的綠色服務、高齡友善的服務等也屬於永續服務的一環。更要對被投資事業進行更積極的議和,以發揮更大改變社會的影響力。
2. 科技讓保險業的遊戲規則快速且有感的改變
彭金隆表示,科技對市場的影響將會愈來愈明顯,舉最簡單的例子,業務員現今接近客戶的方式改變,從過去親自面談,轉為遠距的投保及服務,並透過AI與客戶互動等。此外,新的技術也會催生出新的商品,在純網保出現後,過去做不到的產品,如微型、保額低、高頻的碎片化商品可能就會接連問世。
新的通路及新的商品,也同時會催生出新的客戶產生,保險公司有可能觸及到過去接觸不到的客戶,在客戶群擴大後,也會產生出新的機會,所以未來保險公司若想維持傳統的做法就會受到很大挑戰,勢必要加強數位參與區塊,朝向自動化、科技化、人性化發展。
然而在科技躍進的背後,同時也會牽扯到消費者保護議題,新的科技帶來效率及成本下降,卻可能衍生出新的消保議題,如AI歧視、資訊與個資保護,以及市場公平競爭的問題等。以AI歧視來說,這是一個智慧金融發展趨勢下被高度關注的議題。
3. 高齡少子人口結構改變,導致民眾保險消費重心的改變
在過去,民眾看待自身的人生風險可能多傾重於青壯年時期的風險防護,在2020年後,少子化及高齡化對民眾的影響,逐漸從抽象的數字衝擊,轉變為實際生活的體驗衝擊,這也會導致民眾愈來愈注重老後的生活及風險。
生活中明顯改變產生的體驗衝擊,對民眾而言才是更有感的,例如許多熟悉的高中、大學接連倒閉、親朋好友不婚或不生的比例逐漸提高、屆臨退休的長輩埋怨退休金不足,以及獨居民眾愈來愈多等,家中若正有高齡長輩的民眾更是深有體會。
種種跡象讓民眾明顯對退休產生壓力,年輕人不免對未來感到茫然及對退休感到擔憂,而退休意識建立的年紀也會不斷提早。這對保險公司的影響是,消費者關心的事物正在改變,風險意識與重心也與過往有所不同,勢必要改變經營的角度,才能迎合客戶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