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新月異迅速發展,網際網路興起帶來資訊快速流通,促使客戶對保險有更多想像,為因應客戶對保險的新需求,保險公司亦為個別族群設計碎片化保單、打造跨界生態鏈,完善客戶服務,日後更有可能運用AI科技蒐集客戶個人需求,為客戶打造個人化商品。未來,需求不斷改變,商品連年創新,身為第一線的保險銷售業務員,又該如何做足準備應對趨勢中的浪潮?
科技迅速發展,環境頻頻更迭,快速改變的當下促使客戶對保險擁有更多期待,對此,三商美邦人壽業務通路本部副總經理黃秋源以「疫情下的保險需求和銷售模式」為例說明:
環境影響客戶需求改變,銷售模式需創新
黃秋源表示,受歷年薪資凍漲、疫情影響,民眾曝險危機增加,正所謂蠟燭最怕兩頭燒,因病住院將導致少賺(薪資)與多花(自費醫療)等2項損失,更甚者,若病情嚴重,需要長期照護時,往往將迎來生命中無法承受之重。當此情況,民眾更傾向於完善醫療保險,以確保家人及自身在患病時能得到適當的治療。
此外,受到疫情影響,不少業務員難以親自登門拜訪,為此保險公司推出「遠距投保」取代「親晤親簽」,使保險業務員得以突破時間和地理上的限制,更有效率的服務客戶。
從產品面論之,疫情期間亦有不少保險業者開發疫苗、防疫相關險種,儘管後續防疫環境產生始料未及的劇烈改變,造成業者損失,仍是保險商品對環境變化做出的因應與創新。也為此,保險業者日後或將更利用科技數位化和大數據的優勢,重新評估風險和產品。
數位保險具潛力,或將帶來鯰魚效應
2023年,臺灣出現純網路保險,同時又有2間純網銀取得保險代理人執照,在在代表著網路將成為另一條銷售保單的重要通路,更象徵著保險商品將在數位科技化的影響下,受到更多客戶檢視,引起更多需求和想像。保險商品亦有可能隨著市場趨勢影響,而逐漸變得更加客製化、碎片化、數位化。
此外,黃秋源指出,壽險公會近期推廣的「保險存摺」,使民眾可透過平臺直接查詢自己的人身與財產保險狀況,有助於業務員協助客戶進行全面的保單健檢,為其規劃最適合、全面的保單。黃秋源表示:「數位化只是在協助業務員更加便利的銷售,業務員應讓科技成為輔助工具,最終本質還是人與人、面對面溝通所能帶來的溫度與信任。」
更多內容請見《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第4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