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自媒體,排除空間及時間限制

文、攝影◎倪偉晟  

0
463

無論是選擇哪一種社群媒體作為自媒體平臺,陳立侖認為一定要清楚找到自己的定位,除此之外,透過不斷的分享、轉傳,才能夠帶來更多流量,創造更多被動開發的機會。

  這3年來,陳立侖深刻感受到經營自媒體產生的諸多效益。其一,是複訪效益:縱使客戶1年只和自己見一次面,但是因為自媒體的經營,客戶會一直看到你發布的貼文和影片,時常感受到你的存在。當客戶有保險、投資等財務方面的需求時,就很有可能會聯想到你,傳訊息做詢問。

  再來,是專業度和客戶信任度的提升。由於要一直發想主題,需要不斷地吸收資訊和知識,長久下來,在財務規劃領域的專業度便會向上提升;而當累積了許多解決客戶財務規劃問題的經驗,並保持與觀眾密切的互動、回答提問的問題,客戶也會對自己產生更多的信賴感。

  「有分享,才會有流量」他建議保險業務員如果有經營Facebook、Instagram、YouTube等自媒體平臺,不妨將每一次精心製作的貼文、影片,傳送給家人、朋友、客戶及準客戶。《艾倫的理財研究室》頻道竄紅的時間點正是因為在一次轉傳分享中,被一位大型社團的會長收到,會長看完影片後,覺得內容相當不錯,馬上再轉發到上百位成員的群組當中,頻道訂閱數就此開始直線飆升。

  陳立侖以經驗談到,影片的製作長度最好是能控制在8~15分鐘內,太短的影片可能會沒辦法將想要說明的內容表達清楚,而如果影片長度多於15分鐘,則可能會讓看的人失去耐性;每一支影片的結尾也可以留一個小伏筆(例如提出反思問題),請觀眾思考後回覆在留言區,以此增加話題的討論度。

  在貼文中圖卡製作的部分,陳立侖推薦使用「Canva」免費設計工具,或者網路上也有其他免費、無版權的素材網站可以使用。製作完成後,「將圖卡標上自己平臺帳號名稱的浮水印,是一個聰明的作法。」如此一來,每一個看到這一張圖卡的人,都會知道是你製作的。

找準定位、不跟風,建立專業、客觀的財務顧問形象

  經營自媒體最大的優點是排除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為「被動開發」的概念,有機會接觸到外縣市甚至國外的準客戶。當自己在休息、睡覺的時候,也有人可能正在觀看影片和文章。

  然而自媒體平臺雖然有許多有趣、吸引人的地方,不過陳立侖也點出,以自媒體平臺作為媒介開發客戶、增員的成功率,絕對遠不如面對面拜訪。與10名準客戶見面談財務規劃,可能會有1、2個人成為你的客戶;但是在網路上發布一篇文章或影片,可能要累計數百次的點擊,才會有1個人因為某一個感興趣的議題向你私訊(或填表單)、約見面,諮詢財務配置上的建議。

  因此,業務員必須清楚瞭解到,自媒體上圖卡、貼文、影片的露出,是以傳達基礎的認知和觀念為目的,確切的財務規劃還是需要透過線下的方式,進而瞭解人生風險的全貌。

  他亦談到,有許多自媒體經營者為了吸引大眾眼球,影片內容有時候會觸碰到一些較敏感的話題,或是使用比較誇張的特效、聳動的標題,這些其實並沒有對與不對,不過每一位創作者都得要想清楚自己的定位,而不是一味跟風。

多內容請見《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第4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