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一綜合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專業副總經理呂忠達指出,美國CPI在未來幾個月有機會再下降一個百分點左右,但是由於離目標通膨率尚有一段距離,聯準會應會維持5%以上的基金利率一段較長的時間。本文將帶你瞭解市場概況,並具備重要的投資及理財觀念。
不管是民眾、企業還是投資人,在2023年第2季都相當關注美國聯準會於去年3月啟動的升息循環是否已到了尾聲。據統計資料顯示,美國5月CPI年增率已降至4%,增幅略低於市場預期,然而,面對持續的通膨及近幾個月銀行業倒閉引起的市場震盪,聯準會會議最新的決策是暫停升息,不過點陣圖卻顯示未來還要再升息兩碼。
在今後的金融市場環境裡,該如何觀察市場走勢,並做出合理的判斷,進而做好資產布局?本次邀請到統一綜合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專業副總經理呂忠達為大家說明解惑。
Q:美國聯準會於去年3月啟動的升息循環是否已到了尾聲?可從哪些指標面向判斷及觀察?
首先,我們必須瞭解到,美國這1年多來啟動的升息循環,主因在於面臨42年來最嚴重的通膨。當前的市場,是近29年來最緊縮的環境。
PCE(個人消費支出物價指數)為美國聯準會相當關注的通膨指標,當中分為3大區塊:商品(包括石油、天然氣、農糧等,占20%)、租金(房地產,占30%)、服務業(占50%);去年6月美國PCE來到6.98%的高點,歷經超過9個月的時間後,已下滑至4.36%(2023年4月),當中關鍵為商品通膨有顯著的降溫。
同樣的,民間最關心的CPI(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亦從去年6月9.1%的高點,下降至4%,不過離聯準會所設定的2%仍有一段不小的距離。對此,聯準會主席鮑爾提到,租金通膨雖有下降,但收斂的幅度太小、速度太慢,是目前通膨率還未達目標的其中一項原因。
再看服務業通膨的部分,照理來說,歷經10次、共20碼的強勁升息,以總體經濟的邏輯來看,勢必會大大影響到就業市場(造成失業人口攀升);當民眾薪資成長時,便會帶動消費,而當景氣過熱時,聯準會就會採取緊縮貨幣政策,透過升息讓景氣降溫。就業(薪資)和物價間存在的線性關係(工資物價螺旋),是聯準會執行貨幣政策的考量點。
但是,目前美國的就業市場仍然相當活絡,綜觀這15個月,雖有美國矽谷公司,如Amazon、Google等有裁員的消息,但由於這些公司只佔美國勞動人口的7%,對通膨降溫起不了太大的作用。幾個月前美國失業率還創下53年來的新低,且勞工的薪資僅有微幅收斂,仍位處高檔。
也就是說,當有一天,美國大型服務業公司開始大規模裁員,勞工們失去了收入,那麼通膨就有高可能性會大幅度下降到2%內。「我認為,CPI在未來幾個月有機會再下降一個百分點左右,但是由於離目標通膨率尚有一段距離,聯準會應會在6~7月間再升息一碼,將聯邦基金利率上調至5.25%~5.5%之間,並維持5%以上的基金利率一段較長的時間(至2024年)。」
Q:為什麼升息強勁,美國的勞工薪資仍在成長,甚至失業率反倒創新低?
這一個問題可以將就業人口拆成2大區塊討論。首先以中低階層勞工來看,近3年因為疫情的關係,外籍移工入境受到管制,使得雇主必須維持員工的薪資水準,否則會面臨缺工的問題。
另一方面,自從2016年川普上任之後強調民族主義,限縮有色人種等其他種族前往美國工作、居留、入籍,外來移工的人數在近幾年來明顯下降,雇主為了要維持生產力,同樣也必須維持員工的薪資水準。
再看高階主管及經理人,這一場世紀疫情,改變了美國長久以來資本主義的價值觀,當一個人經歷確診,甚至親朋好友因染疫而過世,會開始重新思考人生的價值。這些高階主管及經理人發覺到,人生除了追求事業上的成功、財富自由外,也應該更加重視自身的健康和人際間的關係。
當他們決定離開職場回歸家庭、享受人生,對於各大公司行號來說,由於這些人是現在最渴求、難以尋獲的人才,加上過往累積的經驗、能力、技術,難以被新進人員取代,因此,雇主只能以更豐厚的薪資待遇和條件,傾全力慰留。
疫情影響、種族政策及價值觀轉變,可說是影響升息成效(通膨)的根本原因,也是美國現在相當棘手的問題。
更多內容請見《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第4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