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輯內文 年成交百件保單的關鍵:提前達標保單件數月目標 文◎倪偉晟 照片◎受訪者提供 通過 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com - 2023 年 9 月 1 日 0 716 在臉書上分享 鳴叫的Twitter 該怎麼做,才有機會在一年中成交超過一百件保單?全球人壽展欣通訊處業務經理黃韋綸自新人時期,從一日3訪做起,鎖定目標市場開發客戶,並以「提前達標」的件數目標管理策略經營保險事業,目前已連續3年年成交破百件保單。 全球人壽展欣通訊處業務經理黃韋綸去年共成交178件保單,為全球人壽的「件數王」。他認為,業務員在約訪這一個環節上,其實有很深的學問。 「很多人會和客戶約在咖啡廳、餐廳,或是便利商店見面,但當與客戶有一定熟識程度和信任基礎,我都會盡可能和客戶約在家裡。」他點出,業務員平時行程相當緊湊,必須要尋求時間效益最大化,假如一天排定了3個單獨的客戶拜訪,那麼當天成交的最大值就只會是3名客戶,但是如果是以一個家庭為單位,所帶來的成效就有機會是3的倍數。 到客戶家裡拜訪,通常客戶的家人會在現場一起聆聽,往往家庭的主要購買決策者也會在一旁。當得到其中幾位家庭成員的認同時,便有很高的機會促使整個家庭都一起配置保險。 他分享,要讓業績穩定、持續獲客,每一天至少一定要安排3訪以上。然而,一日3訪對一位新人來說,其實有不小的難度。新人時期,黃韋綸的一日3訪是以族群區分:緣故市場、緣故的職域市場、運用線上平臺認識的準客戶市場。 緣故市場是業務員的基本市場,而緣故的職域市場,指的是像朋友開的飲料店、親友服務的商家機構等處。黃韋綸會在一天當中,抽空到這些地方,點杯飲料、買個小東西,藉此機會去認識更多的人。與這些人認識後,不可能馬上就有機會銷售保險,因此一定要持續深耕,定期和他們維繫感情。 「大家都喜歡聽故事,一群人一起聽故事比較容易引起共鳴。」黃韋綸會以近期或當天遇到的客戶理賠案例,和職域市場中的準客戶們說明保障的重要性,長久下來,待時機成熟時,再切入保險規劃及觀念。 透過社群經營,讓客戶常常感受到你的存在 至於線上的開發與經營,黃韋綸有其獨到的見解。近2~3年因為疫情的關係,讓保險業務員面臨重大的考驗,過去,業務員在開發客戶時,都是以面對面的方式進行溝通和銷售,然而在疫情的環境底下,迫使業務員必須找尋其他的出路。 俗話說:「見面三分情」,當銷售模式轉變為線上進行時,該怎麼讓客戶感受到不亞於實際見面的溫度?黃韋綸點出,線上經營「曝光度」是關鍵,以白話的方式來說,就是要有存在感,讓客戶常常感受到你不斷出現在他們的生活當中。 他提到,基本上業務員在疫情這段時間,一定會碰到客戶確診的狀況。無論客戶是否有投保防疫險,業務員便可以善用這樣的一個個案例,轉化為故事,發布在社群平臺上,再利用版面的小設計,凸顯保險觀念及知識,讓受眾知道保障規劃的重要性,同時,也讓客戶感受到自己的專業度。 以Instagram為例,業務員可以活用「限時動態」功能,將當日或近期碰到的客戶案例故事做精心的排版後露出,並定期查看「已瀏覽的觀看者」,長期下來做初步的統計和整理,進而瞭解平時有在追蹤自己動態的是哪一些人,當中是否有可以進一步開發的準客戶。 黃韋綸以經驗談到,在社群平臺上如果幾乎每一篇貼文都會按讚、每一則限時動態都會觀看,甚至留言回覆,這樣的對象其實就有極高的機會會成為自己的客戶,此時業務員就應該「主動出擊」,和對方約時間見面。 「交友軟體」為開發客戶的一個新穎管道 除了透過時下熱門的社群平臺增加獲客的機會,黃韋綸還分享了自己運用「交友軟體」開發客戶的方法和策略。一般人聽到交友軟體,通常都會覺得是以找到伴侶為目的,然而,現今的交友軟體其實已經顛覆了許多人的認知,有機會認識到一群有共同興趣的朋友,甚至還能夠以此為媒介開發客戶。 他談到,許多交友軟體的介面上都會顯示「距離」,這帶來很大的方便,業務員可以在認識對方之前,依自身成本考量進行篩選。通常,他會在交友軟體的個人介紹介面上面,明確地表示自己的工作是從事保險,並放上專業的形象照,當遇到不友善或是不投緣的對象,他就會快速刪除,不浪費自己的時間。以經驗來看,如果聊天的對象在知道你是保險業務員的情況下,還願意和你聊天、甚至出來見面,後續成功銷售保險的機率其實都蠻高的。 另外,在一般的情況下,配對成功後,黃韋綸不會主動先傳訊息給對方,因為這樣一來,對方就可能會明顯感受到「這個人是要來談保險的」,如此就很難往銷售的方向進展。 黃韋綸進一步說明,以第一次見面來說,在聊天過程中自己只會輕輕帶到自己的工作,不會深入去談保險的觀念,也不會去詢問對方是不是已有做相關規劃,而是想方法讓準客戶感受到自己的「附加價值」。 什麼是附加價值呢?其實就是業務員除了保險及財務知識以外,還能為客戶生活上的需求所帶來的其他價值,也可以說是讓客戶喜歡自己的一個點。他舉例,平時個人對於黃金、招財物很有興趣,有空時也會深入研究,出門在外時常會帶在身上,因而許多人因此對他產生好奇。 更多內容請見《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第4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