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拜保險大師桑傑.托拉尼,不僅連續多年完成國際龍獎IDA傑出業務白金獎,還自2020年以來不斷完成國際龍獎IDA百人榮譽,今年更是以655倍IDA的驚人成績再次打破紀錄,並且依然以1,000倍IDA的目標不斷自我挑戰。
在2023國際龍獎IDA年會全球峰會暨第六屆保險行銷創世紀盛典上,桑傑分享了他不斷突破的秘訣:用正確的思維觀念經營、用最短的時間達成目的,而且不要輕易為自己設限。
4個原則,重新審視保險事業的經營態度
22年前,當桑傑初次進入保險業時,他的父親給了他4個原則,而他也與現場所有與會學員分享:
第一,不要工作。我們本來就經常會給予他人建議,如均衡飲食、規律生活、努力工作等,只不過一般人不會輕易地給予財務方面的建議,而這其實就是我們要做的事情。所以,如果將給予財務建議當成自己本來就有的性格特質,他就不是一項工作了。
第二,每天見你喜歡的人。為什麼我們喜歡週末?因為我們能夠見到我們喜歡的人,見到朋友、家人,既然如此,為什麼不讓每一天都是美好的星期天?試想一下,如果有客戶打電話給你,而你卻感覺到頭疼,那這個客戶一定不是你喜歡的,所以,多跟那些你喜歡的人相處,才會有你喜歡的客戶。
第三,無論何時何人,提供你最好的建議。我們的工作並不是銷售,而是提供好的建議;當你給了好的建議,銷售自然跟著來。所以,在任何時候、對任何人,都要給出你最好的建議。
第四,不要太在意結果。很多人都有目標想要達到,想要獲取報酬,為什麼不應該在意結果?舉個例子,如果你去看醫生,醫生給你開了一張藥單,你卻對醫生說「不」,醫生會如何反應?大概很有可能會是「你高興就好,下面一位。」對嗎?
再想想,如果你的客戶今天不跟你買,一年後才買,會有什麼影響?首先保費會提高,佣金也會相應增加,既然如此為何要急著銷售?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你只有這麼一個客戶可見,要是對方現在不買,這個月你就沒有收入了。問題不在於客戶,而是在於我們自己的活動量。
恐懼可以銷售得很快,但快樂可以銷售得很大
桑傑入行初期,有前輩告訴他,銷售要「恐嚇」你的客戶──藉由問你的客戶「如果你死得太早會如何?」、「如果生病的話怎麼辦?」之類的話題,引起他們的風險意識。
桑傑有次試著在客戶身上用這招:「如果你死了,會發生什麼事?」沒想到客戶卻告訴他:「我若死了,2個禮拜後就不會有人記得我,世界依然持續運轉,所以什麼都不會發生。」於是他瞭解到,這個方法並不適用於所有狀況。
恐懼或許可以讓我們銷售得很快,但快樂可以讓我們銷售得很大。桑傑舉例,我們購買的房子總是比我們能負擔的更大一些,我們買的車往往也比我們能負擔的更貴一些,我們旅行時也往往會花到超過預算,追根究柢,其實都是因為這會令我們感到快樂。
所以,其實現在很多的財務顧問做法是錯誤的,不是每個人都在意他是不是會死亡、會不會生病,但所有人都想要得到快樂,而什麼能夠幫助他們快樂?那些就是我應該要能夠提供給他們的。
你們是否想要購物基金?是否想要旅遊基金?是否想要有一筆能夠讓你暫時離開朋友獨處的基金?那就是我們應該去規劃的。與其銷售「退休基金」這個產品,為什麼我們不去設計能夠讓他們退休後能做想做的事情的一筆基金?所以,我們過往採用的銷售方法是錯誤的。
請寫下一個數字:你想要留給你的孩子多少錢?不要寫「愈多愈好」、「有多少給多少」這樣的答案,而是一個具體的數字。無論這個數字多大,只要有足夠的時間,總有達成的一天,但如果沒有那麼充裕的時間,那麼幫助客戶達成這個目標就是我們的工作。
打破需求分析銷售的框架,從夢想開始啟航
在以需求為導向銷售(NBS)時,我們會問客戶許多問題,包括收入與支出、資產與負債、夢想、職務、現有保單、家庭、年齡、健康、擔憂、何時退休……但這些問題真的適合嗎?
面對一位女士,年齡顯然不是個好問題;談到收入,大多數人都不太樂意談;很多人不知道錢被家人花到哪裡了,因此問不出確切的支出;無論有多少資產負債,終有辭世的一天,無須多問;如果你的夢想是登月,我恐怕無法幫助你;不管你是什麼職業、有沒有家庭、買了多少保險、健康與否,終究免不了一死。
你會發現,很多時候,需求分析時的問題都不是很適合說出口,或者無法達成我們的目的。唯獨退休,這是個很好的問題──如果你今天甚至昨天就能夠安然退休,相信所有人都會接受。
沒有人希望真的到法定年齡才退休,因為到那個時候已經什麼都做不了了──身體開始老化,無法外出旅遊,又因為醫生建議,連外食都要減少。到時你或許依然會回來工作,因為那可能是你唯一還能做的事情。
但是很多業務員對退休規劃的觀念都錯了。如果能夠5年後就退休,你願意嗎?這才是真正大多數民眾所想要的,至於能不能做到又是另一個問題。所以,現行NBS的作法並不全然是對的,至少不是最有效的做法。
現在的主流做法是,你會在做資料蒐集的同時進行需求分析,然後依據結果推薦產品,並且處理拒絕問題,處理得好的話便能夠成交。這是大眾所認知的銷售流程,而桑傑要做的只是2點小小的改變。
首先,把需求分析與資料蒐集的順位挪到客戶同意購買之後;第二,與其與客戶談產品,不如跟客戶談觀念,因為產品會不斷更改,但保險的觀念不會輕易改變。
桑傑強調,我們不應該把自己變成一個販賣各種產品的超市。如果你去看醫生,醫生卻說:「很高興見到你,你今天想吃什麼藥?」你會有什麼感受?大概會覺得這個醫生有問題對吧?
其實醫生是不會給你選擇的,而是直接寫下藥單,這也是我們所該做的事情──我們是專業的,不需要給客戶太多的選擇,我們的工作是給他們好的建議。如果他們喜歡你的建議,就會跟從;如果不喜歡,那就找下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