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近2年入行的新人來說,普遍都遇到客戶開發困難、業績不穩定等挑戰,國泰人壽專招中信通訊處業務副理黃士豪提到,新人要能夠成功定著、達至績優,除了善用公司及單位資源、做好活動量的管理外,在面對低潮時,也必須學習轉念思考,將一次次的拒絕視為重要的養分。

  近幾年,在艱困的環境底下,對於新進的保險從業人員來說,能夠順利定著已相當不易,而若是能夠在入行初期,就有相當亮眼的成績更屬難能可貴。國泰人壽專招中信通訊處業務副理黃士豪,在入行僅2年2個月的時間裡,不但在公司新人競賽中高居第1名,更榮獲國際性榮譽獎項,他的傑出表現值得所有新進人員參考借鏡。

  談到在疫情階段決定入行的起心動念,黃士豪笑說:「其實就是想要提高收入,以及學習投資理財。」當時在家用音響店擔任銷售員的他,雖然對於這份能與興趣相互結合的工作樂在其中,但在與大學學長(現在的單位處長)深談了幾次後發覺到:同樣的背景、學歷,收入水準的差別竟然可以這麼大,可見保險工作的發展性是其他工作難以比擬的。

5個重要環節,站穩腳步、打好從業基礎

  既然決定要轉換跑道,就要有破釜沉舟的決心,黃士豪表示,自己能夠在1年的時間內站穩腳步,其中有幾個相當重要的環節。首先是活動量,剛來到單位時,無論是教育訓練,還是單位主管、前輩的提點,都相當強調業務新人活動量的管理,因而在綜合各方建議及自己的能力後,設下每日5訪的目標。

  他指出,每天拜訪5位客戶對新人來說其實是相當不容易的事情,若是碰上疫情控管時期,更沒辦法出門面對面拜訪客戶,因此,他選擇將「拜訪」轉化為「接觸」。在數位化的時代裡,透過大眾所熟悉的社群媒體作為媒介,也有相當高的機會達到與一般拜訪相近的效益,但要注意的是,每一次與客戶接觸前,都需要先做好功課,例如:談論的話題、分享的談資等,如果只是一般性對話聊天的接觸,就不能算是一次實質的拜訪。

  第二是藉由整合行銷讓服務產生最高效益。黃士豪談到,整合行銷對於在金控體系服務的保險業務員來說是一項優勢,可透過信用卡業務(如舊卡換新卡)、產險(如提醒投保、續保強制險等)等作為銷售上的切入點,當客戶有過一次良好的服務體驗後,業務員成功進一步約訪談財務規劃的機會就會提高許多。

  第三為以競賽獎項作為從業目標,他分享,國泰人壽對於新人競賽的設計相當細緻,並非單純只看業績表現,評分項目還包含活動量、件數、整合行銷、數位力等,如此有助於業務員擁有正確的從業觀念,以及養成良好的銷售習慣。

  第四為從推展處推行的「雙經搭配」制度中,相互學習、提升展業能力。雙經搭配,是指處長會先評估團隊內部夥伴的各項能力表現,兩兩配對成一組,並徵詢雙方的意願。配對成功後,2個人會一起做訪前準備、出去拜訪客戶,成交保單的業績共享。

  保險業務員通常習慣單打獨鬥,透過雙經搭配,雖然業績需要平分,但是相互分工合作下來不但可以提升效率,還能夠共享客戶名單。黃士豪表示,尤其在與資深同仁搭配時,往往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例如看似稀鬆平常的日常聊天話題,殊不知已經被做好鋪陳和安排,在順勢找到銷售的切入點後,成交保單已近在咫尺。學習前輩們的「聊天方法」,對往後展業時面對中高年齡層的客群有著極大的幫助。

  第五點,黃士豪認為業務員的自我定位也是重要的一環,自入行起,他就深知銷售保險要能夠成功,必須以「告知代替推銷」進行顧問式銷售。許多新人在入行後常有一些通病,比方說預設立場,對於經營緣故客戶有所顧忌;或是認為民眾對保險有所成見,因而在客戶面前不敢開口講保險等。

  但是這些問題,若是從利他的角度出發,便能夠一一化解,「若拜訪客戶最主要的目的不是成交保單,就比較不會害怕被客戶拒絕」,無論是告知客戶的權益、保單缺口,事實上都是為了希望能幫助他們建構完善的風險防護網,「其實我一開始是最討厭保險的那一個人,所以我很清楚知道客戶為什麼會拒絕、在想什麼。」黃士豪笑著表示。

善用自身優勢、活用公司資源,讓目標管理不淪於空談

  黃士豪談到,業務新人在上述打底的過程中,目標管理的設定與執行相當重要,這是讓自己能夠不斷向前的重要推力。以他自己來說,入行第一年所設下的短期目標是達到雙倍的責任額,中期目標為晉升主管職,長期目標則是獲得國際性榮譽獎項。

  這些目標都與客戶開發有著密切的關聯,他特別指出,國泰人壽提供業務員使用的「CRM客戶關係管理系統」是個非常實用的工具,通常一名新人進來公司後,公司會提供數十名服務件客戶(國泰人壽客戶,原先服務的業務員職位有所異動),透過CRM系統的分析與整理,就不會陷入無所適從的狀況。

  面對服務件客戶,同樣要以利他的角度提供各項服務,像是第一次見面可以先教客戶使用公司的線上系統進行保全、資料變更,而後再協助客戶進行保單檢視,告知客戶哪些保單可能已經不符合現時的醫療環境,而有哪些新推出的保單涵蓋的範圍可以補足這些缺口等。

多內容請見《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第4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