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視野 2022年全臺灣約有165萬人使用抗憂鬱藥物,連續17年提高 文◎倪偉晟 通過 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com - 2024 年 7 月 1 日 0 993 在臉書上分享 鳴叫的Twitter 隨著資訊科技的進步,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模式產生了相當大幅度的轉變,於工作上,作業模式有著更多的彈性,如採行遠端作業或混和工作模式,於社交上,許多人更傾向透過各式軟體溝通傳遞訊息。每一個人都有著比過往更多的獨處時間,當心理健康方面出現狀況時,如何正確應對,成為一門必修的課題。 根據衛生福利部的最新統計資料,2022年全臺灣共有165萬1,544人使用抗憂鬱藥物,當中男、女性分別為65萬7,339人及99萬4,205人,若以年齡分布來看,51歲以上使用人數就占全體近60%,顯見中高年齡族群更需重視心理健康。此外,臺灣抗憂鬱藥物使用人數已連續17年提高,與10年前(2012年)相比,使用抗憂鬱藥物者增加多達66萬8,054人。 而放眼國際,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資料顯示,全世界共約有2億8,000萬人患有憂鬱症,約占總人口3.8%,而女性的憂鬱症發生率比男性高50%左右,統計資料更指出全世界有超過10%的孕婦和剛分娩的婦女患有憂鬱症。 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有可能患有憂鬱症?社團法人臺灣憂鬱症防治協會指出,目前診斷憂鬱症的標準共有9個症狀,若至少符合其中5個以上,時間持續超過2週,就有可能患有憂鬱症。這些症狀類別包括: 1.憂鬱情緒 2.興趣與喜樂減少 3.體重下降(或增加) 4.失眠(或嗜睡) 5.精神運動性遲滯(或激動) 6.疲累失去活力 7.無價值感或罪惡感 8.無法專注、無法決斷 9.反覆想到死亡,甚至有自殺意念、企圖或計畫。 若已經意識到自己有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一定要積極面對、透過專業管道尋找解方。此外,也建議民眾趁自己身心健康之時提前規劃好風險保障,避免當疾病上門時,沒有足夠的底氣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