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理財規劃,成為獨立、自主且多彩的現代女性

文◎林育瑋 照片◎受訪者提供

0
304

依據主計總處所公布的2022年臺灣「經濟戶長」數據顯示,2022年以女性為經濟戶長的家庭有285萬戶,占比31.9%,相較起2008年的190萬戶,短短十幾年內就大幅成長了5成。究竟當代女性理財現況如何,該如何成為獨立、自主且富有的的現代女性?以諾理財規劃顧問創辦人李鳳蘭分享了她的看法。

  「在我的客戶群裡面,我看見了很多對自己職涯非常有想法、努力往上晉升,並且展現出女性的獨立和經濟自主的客戶。」李鳳蘭指出,她所經營的女性客戶通常具有一定水平的資產條件,她們希望透過理財規劃幫助自己更有效率的累積財富,以求達到心目中生活的理想樣態。李鳳蘭將她們大致分成3個族群:單身、單親以及雙薪家庭,無論處於哪一種生活現況,她們都具備了積極、獨立、經濟自主、對生活有想法等人格特質。

  對單身的女性客戶來講,她們重視自身的經濟自主性和自由度,希望能透過理財規劃,來實踐短、中、長期的生活目標,因此在理財規劃上,可以先藉由檢視當前的資產、現金流,來審視未來可能的開銷和風險,透過保險規劃的運用,來保障收入不被中斷,李鳳蘭補充:「雖然她們沒有配偶和子女,萬一自己發生風險意外時,會期待能夠給自己和家人完整的保障。」

  相較單身女性,單親母親的第一考量往往是子女的教育費用。她們必須在子女教育和自己的退休做權衡,進而需要考量到如何將「雙重或多重的目標」同時實現。例如客戶在理財規劃上,可能需要同時為子女預先累積資產,因應子女未來教育的預算開支,以及自身想要的生活樣貌(如創業、退休、旅遊等)。

  而處於雙薪家庭中的女性,由於家庭有2份收入進帳的緣故,最大的挑戰在於需要「維持體力」來兼顧家庭和職場,像這樣的女性可能會透過額外時間進行瑜珈、慢跑等有氧運動,以便兼顧事業與子女的陪伴、照顧、學習,乃至於教養等問題。此外,相異於前2者,她們會遭遇到與另一半理財習慣上的磨合問題,她們需要在柴米油鹽、子女教育、父母孝養和個人開銷間不斷討論。

  「當2個不同的人相處在一個家庭裡,一定會有許多觀念上的落差。」這種落差可能來自於原生家庭的影響,或者來自於外在環境的塑造,李鳳蘭認為,面對這些差異性,則應該在完善雙方情緒感受的基礎上理解彼此,再來討論理性的理財規劃。

  總結而言,這群女性們非常專注在自身本業上,她們不斷汲取知識、向外學習、參與大量的社群活動累積人脈,她們為了自身事業的成功而醞釀積累,李鳳蘭說道:「更重要的是她們的品格都為身邊的人所認可,所以無論她們身處於哪個職位,都能在累積好足夠的能力之後達到晉升。」

進行理財規劃,達到理想生活

  李鳳蘭指出,在為客戶規劃達成生活目標的財務安排上,會有很明確的收入支出表和資產負債表,透過規劃,財務顧問能更有效地幫助客戶實際量化「想法」的可行性。

  實務規劃上,要率先透過充分溝通,理解客戶的理財價值觀,並確認客戶的目標和財務需求後,才會協助客戶建立家庭財務報表,討論當前的風險和責任,接著再結合客戶的理財價值觀(和金錢的關係、財務決策的方式和行為、對債務的想法、願意承擔的風險、對儲蓄的看法等),來分析客戶面對目標時需要的收入和保障。

  「這樣一個理財規劃,好比做一個全身的健康檢查。」李鳳蘭指出,顧問正在為客戶進行生涯360 度的理財規劃,對客戶人生不同階段的不同需求給予建議,「因此理財規劃也和客戶的職業生涯息息相關,假設客戶當下的工作收入,沒有辦法完成自己的財務目標,那麼最好要盡早調整,重新找到她適合的職場位置。」

  當多重財務目標足夠明確之後,就可以很清楚地計算出當下財務狀況離這些目標的距離,藉此進行反推出未來每個月的理想收入。李鳳蘭指出,這對薪資彈性的工作者(業務員、斜槓工作者或自營商)尤為重要,由於彈性的收入特性,能夠藉由更清楚的收入規劃來達成目標。

  就李鳳蘭經營的女性客戶而言,最常遇到「客戶的生活狀態改變,理財方式也要隨之調整」的情況。以單親母親的情況為例,在脫離婚姻之後往往需要一段時間的適應期,在這段時間她除了要調適自己的情緒,還要肩負起照顧子女的責任。

  「這時客戶比較糾結的其實還是情緒上的問題,必須靠自己去內化和調整。或許可以將其理解為『這僅是一段夫妻關係的結束』,如果對方是個好人,當然可以思考是否要轉化為下一段關係(好朋友或家人)。」李鳳蘭說明。

  在李鳳蘭的事業裡,遇到許多在脫離婚姻關係後將生活經營的自由多彩的客戶,最重要的是在當事人調適心理過後,將生活重心放回自己的身上,認真安排生活事業和理財規劃。

  而雙薪家庭則有時會遇到一些有趣的收入變動和調整。李鳳蘭分享:我有一個本來是雙薪家庭的客戶,但是他們家庭其實有2個兒子非常需要照顧,因此打算轉職為全職媽媽,於是我們就協助安排了一次理財規劃,來審視看看只依照先生的收入支撐家庭是否可行。過了1年,媽媽重返職場,這次變成爸爸希望能花更多的時間投入家庭陪伴小孩,因此我們又重新做了一次規劃。

  對客戶來說,「錢」只要夠用,夠符合這個家庭的價值觀和夫妻的花錢方式即可,並非雙方都要投入職場去爭取最高報酬,而這就是我們能透過理財規劃來幫助客戶認識自己「到底想要怎麼樣的生活」,以及「如何實踐理想生活」。

更多內容請見《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第4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