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從金融議題切入保險銷售,必須以解決問題為核心思維

文◎崔浩風 照片◎受訪者提供

0
142

金融投資風氣愈發興盛,民眾也更願意藉此達成自己的財務目標,但是當思緒集中在財務目標上,反而容易一葉障目,忽略了其他的支出需求與責任。而業務員要做的,便是點出這些問題,並且用保險幫助他們解決問題。

  臺灣的金融投資環境,近年來愈發興盛,投資股市、基金等行為也愈來愈普遍。相對的,這些金融、投資相關的議題,例如臺股突破2萬點、美債、ETF、00940的熱銷等,也成為了保險業務員用以開展話題,並藉此銷售保險的優秀議題。

  三商美邦人壽15930通訊處處經理謝孟宏表示,金融投資議題雖然是破冰的好工具,但是業務員必須牢記自己的身分──我們是保險業務員,而不是銀行理專,銷售時的思維邏輯自然也不同,否則無疑是以己之短攻彼之長。

明確保險的定位,從情境與功能出發

  什麼樣的金融議題適合作為銷售保險的敲門磚?狹義來說,除了近期熱賣的金融商品以外,那些會對金融環境帶來影響甚至造成金融危機的事件,如疫情、俄烏戰爭、中美貿易戰等,其實都是相當適合切入金融保險的議題。

  而廣義來說,只要跟財務規劃相關的議題,如勞健保、退休金甚至是金融詐騙等,其實也都能夠將議題帶向金融保險,因為人們需要透過金融商品解決這些問題,而保險則是其中的一個商品類型。

  因此對於保險業務員來說,將議題引導至金融保險主題並不難,困難的是如何說服客戶選擇使用保險解決問題,而不是其他類型的金融商品。要知道,對於習慣靠自己投資準備退休金與其他財務目標的民眾來說,保險往往不是他們的首選。

  謝孟宏認為,無論客戶選擇使用什麼金融工具,都是他們的自由,並不存在所謂的「錯誤」,業務員不應該直接否定客戶的選擇,否則不但客戶會覺得反感,最終也達不成目的。

  謝孟宏表示,客戶希望透過金融工具達成自己的財務規劃是好事,但因為大多數客戶都不具備金融相關的專業知識,因此雖然他們對於直接被否定會感到不高興,但是有人幫他們查缺補漏的話卻十分歡迎,這也是保險業務員應該採取的角度。

  「最常出現的規劃缺漏,其實往往是他們應該負起的責任。」謝孟宏表示,當客戶為了某個目的進行投資,可能是為了購屋買車、或者是自己未來的退休金,往往也會因為思維慣性,而將思緒局限在這個目標的範疇中,卻忽略了在這個目的達成前,還有為人父母、為人子女所應該先負起的責任要去考慮。

  這並不是指客戶會為了投資而忽略了生活費與孝養金等日常支出──當然也不排除這種可能性──而是當客戶投資到一半時,卻不幸身故或失去工作能力,誰來繼續肩負起家庭的照顧及債務責任?是自己的另一半?還是兒女甚至老邁父母?

  風險保障是所有財務規劃的基礎,先讓自己不輸,才有條件追求大勝。謝孟宏以投資型商品做為銷售主力,便是因為這種商品可以在投資目的與家庭責任之間取得平衡。

  假設某位客戶每月定期定額投資基金,20年後可以累積500萬元的資金,但要是中間發生了什麼事情,就只能中途把錢拿回來,但是金額必然遠不及500萬元;但是透過投資型商品,客戶不但同樣可以在20年後累積500萬元的資金,即使中間發生了什麼事情,這500萬元也同樣可以藉由理賠的方式拿到手,這便是保險最大的優勢。

  「保險的價值,在於解決生老病死的尊嚴問題。」謝孟宏強調,如果單純的比數字,保險業務員與理專相比先天就處於弱勢,更何況保險有保險費用需要扣除,這對於不熟悉保險的客戶來說,是最大的扣分點。因此業務員應該先從情境與功能出發,讓客戶瞭解保險在財務規劃中的定位──即使發生風險,依然能夠達成目的。

分散風險,是所有投資工具的共同規劃觀念

  通常來說,謝孟宏並不會否定客戶的決定,只是幫他們補充自己沒有想到的細節,如果保險在其中具有優勢,便用保險幫助客戶解決問題。唯有一種決定,是謝孟宏會大力勸諫客戶改變心意的,那就是將所有資金集中在同一個標的上的行為。

  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這是小學生都聽過的投資基本觀念,但是客戶在進行投資的時候,往往會因為思維慣性或觀念錯誤等原因,而打算將資金全部投入同一個標的,那是十分危險的。

  他補充,即使是像知名的「臺灣50」基金(即所謂的0050)那樣,以臺灣前50大企業為投資標的,但因為這些標的都屬於同一個市場,因此仍算是較為單一的投資行為。這當然是很好的投資標的,但要是把資金梭哈進去,仍不利於分散風險。

更多內容請見《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第4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