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悉教育訓練底層邏輯,讓內容與時俱進

文◎許仲博 照片◎受訪者提供

0
138

 

隨著市場及客戶不斷改變,教育訓練的內容及模式也要隨之變化,如此才足以使年輕夥伴在變動的市場中站穩腳步,資深夥伴也不至於對千篇一律的課程內容消磨學習的熱忱與積極度。

 

  教育訓練的根本目的,便是讓保險業務員能藉此更貼近市場,提升成交的成功率,面對變動的市場環境及客群,因此教育訓練自然也需要相應的調整。然而在業務員培訓的內容中,勢必也有不能改動的核心內容,可說是教育訓練的底層邏輯,而在底層邏輯不變的情況下,又該如何做出變化,以更貼合業務夥伴的學習習慣以及市場現況?

  安聯人壽今鼎通訊處處經理歐陽百伶表示:「今鼎之所以有現在的成績跟成就,一切要歸功於主管提供完整的培育系統及體系,體系每個月都會有安排新人的專屬課程,新人一加入,就有為期4天的新人培訓,內容涵蓋自我定位到技能及心態的養成,4天紮實的課程,除了讓新人更可以順利的展業之外,更能堅定自己做好保險的信念。」

從一週早會內容,來看教育訓練的「變」與「不變」

  歐陽百伶亦分享了單位一週的早會內容,從中便能一窺教育訓練的核心關鍵。不難發現,專業以及從業心態的相關內容是教育訓練亙古不變的命題,也是業務夥伴能在行業留存的必要元素。

  而若想更貼近市場,客戶經營及切入保險議題的方式則是需要不斷更新及發揮創意之處,像是練習如何將最新時事連結到保險話題、如何引起時下客戶對保險的興趣,內容及方法是會不斷改變的,相關訓練便需要根據熱門議題及客戶屬性做出相應調整。歐陽百伶將這些需要與時俱進內容放在週三的教育訓練中,其餘天數的課程內容則相對固定。

  星期一:每週新秀(加入團隊內半年內新人業績排名前3名)、每週之星(除了新人以外業績排名前3名的夥伴),以及增員之星(增員人數前3名)的績優分享,上臺夥伴會分享如何發現機會、遇到的困難等心得,以及展業過程中的體會。

  星期二:初加入團隊的新人有「邁向成功之路」的分享,讓初加入團隊的夥伴也能有上臺的機會,而不斷加入的新人也能為團隊帶來不同的經驗與刺激。歐陽百伶分享,在做完新人培訓、加入團隊至少2個月後,新人大多展業都開始趨於穩定,同時也有一些感觸,此時便可以安排其上臺。

  星期三:這一天的早會內容為客戶經營的演練,內容也最具變化。透過分組遊戲連結保險內容,進而體會保險工作的價值,如此不僅可以確認夥伴的應答是否順暢,同時也能確保夥伴不會與市場脫節,透過每週的資訊更新,讓自身保持在「最新版本」。又如保單條款、醫療科技及稅務等會快速更動的內容,也會在星期三作相應的教育訓練,以提升夥伴的新知,並有能力提供新資訊給客戶。

  星期四:聚焦於銷售流程的演練,主管藉由扮演客戶來提出異議問題以及假設性的情境來給予回饋。透過演練,可以瞭解夥伴在整個銷售過程中,有什麼地方是可以作出調整或是不足之處,以提升成交的機率。

  星期五:業績分享,這一週只要有成功銷售或是增員的夥伴,都會上臺分享。透過夥伴的經驗談,臺下夥伴也能對照自身的客戶名單中是否有條件相近的對象、是否能複製作法等。此外,夥伴也能透過上臺分享與否,檢視自己一週的展業狀況,確認自己過去一週是否有在做跟保險工作相關的事情。

掌握新人特質,打造相應教育訓練

  細談針對新人的教育訓練內容,除了行銷面的技巧與基本技能外,歐陽百伶也針對新人的弱項進行強化。她認為,年輕夥伴最大的弱項是人脈不健全,對於剛出社會的年輕夥伴,身邊的客戶大多還沒有足夠的經濟能力,風險的意識也較薄弱,就必須要在訓練時,著重推薦介紹的能力,以此接觸原客戶的父母輩。

  如果與客戶是朋友關係,第一步是讓夥伴學會如何走入對方家中,並以熱情的態度認識長輩;又或是將保險觀念分享給同輩客戶,要是對方在認同後卻沒有經濟能力,就能順勢請客戶介紹父母給自己認識。同時,也可以透過參與社團來認識新名單,甚至定期舉辦活動,來邀請來賓及朋友參與,以此來豐富自身的客戶名單。

  此外,社群媒體也可能是潛在客戶的來源,首要讓夥伴養成分享的習慣。無論是個人或是團隊獎項,夥伴都要不吝於放在自己的社群平臺上,如此做法也能讓客戶感受到,保險業務員在行業中是在不斷進步的。

更多內容請見《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第4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