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曲線折現理論與壽險決策

0
119

  在行為經濟學中,雙曲線折現理論提供一個解釋消費者時間偏好的觀點,並指出民眾在選擇「即時」回報(當下的好處)與「延遲」回報(未來的好處)時,特別偏好選擇前者的行為模式。

  在心理學和行為經濟學中,雙曲線折現理論描述了一個有趣的現象:當民眾評估未來的收益時,他們對於即將到來的利益給予特別高的價值,而對於遠期的利益則給予不合比例的低估。透過下圖對雙曲線折現與指數折現的比較,我們可以發現代表雙曲線折現的藍色線在初期時間使用的折現率較高,隨著時間的推移,折現率迅速降低,呈現出「急劇減少後趨於平緩」的特徵。折現率隨時間的顯著差異解釋了民眾在短期內更重視即時利益,而低估未來利益。相比之下,代表指數折現的紅色曲線呈現平滑下降,表示隨著時間的推移,折現率以一個穩定的速度遞減,符合傳統經濟學中「理性」的時間偏好。

不理性的價值選擇

  透過以下的價值選擇實驗,我們可以更清楚的瞭解雙曲線折現的決策偏好。實驗中的選項A是1年後獲得1萬元,選項B則是2年後獲得2萬元。理論上,由於2年後獲得的報酬明顯較高,大多數人會選擇B。然而,當選項A變為馬上獲得1萬元,選項B則是1年後獲得2萬元。實驗結果顯示大多數人會選擇立即獲得1萬元,即使立即選擇1萬元的代價是放棄一年有100%的報酬。

  當涉及立即可得的利益時,人們往往對其價值有更高的評價,而導致不理性的放棄未來可取得的更高價值。在購買保險的決策上,雙曲線折現理論也解釋了民眾偏好購買「立即還本型壽險」及「連結配息型標的投資型保險」等短期就有利息給付的理財型保險的現象。即便是壽險有保單價值的累積,但仍有眾多的民眾會在保價金高於所繳保費時,選擇解約拿回保費與利息,錯失長期複利累積的成果。過度偏好短期收益而忽視長期複利效應的行為,會導致消費者未能充分利用壽險產品的真正價值。

克服雙曲線折現效應回歸理性壽險規劃

  理性規劃壽險保單需要在理財教育、產品設計及制度引導等各方面著力,才能緩和雙曲線折現效應對決策的影響:

  1.提高利用保險累積長期價值的正確觀念:增強消費者對複利效應和長期保險保障的瞭解是克服雙曲線折現效應的第一步。保險公司與業務員應協助客戶認識複利的力量與減少損失厭惡的行為偏誤。複利的力量是壽險產品的一個重要特點,其真正的價值在於長期持有。消費者需要瞭解愈長期的投資,累積的複利愈顯著。此認知能夠幫助民眾在面對短期與長期利益抉擇時,做出更理性的決策,且避免過度重視短期收益。

  2.結構化的保險產品設計:保險公司可以透過產品設計來協助消費者緩解雙曲線折現效應的影響。設計能逐步解鎖利益的產品,使得投保人在長期持有的過程中能夠逐步享受到更高的利益,從而提高他們持續保留保單的意願。當然也可以設計自動化長期持有的選項,例如將原先要給付的利益自動再投資進保單中,使保單持有人可以在初始階段就產生長期持有的動機,而不必在每個階段重新做決策。

  3.監管制度與政策引導:監理機關可以透過制度設計來引導更理性的壽險規劃,例如提供稅收優惠以鼓勵長期持有壽險產品。例如,對於持有超過一定年限的保單收益可以有更高的免稅額,透過政策激勵保單持有人更長期地持有保單。此外,政府也可以規範保險公司在銷售理財型保險產品時,必須提供相關的教育資源和資訊揭露,讓消費者能夠全面瞭解產品的特點和風險,從而做出更明智的決策。

  雙曲線折現理論揭開了消費者內心深處的矛盾:在瞬間滿足和長期利益之間,我們常常不自覺地選擇了前者,就像一場長跑賽中總是被路旁的零食攤吸引而停下腳步。當我們瞭解到雙曲線折現的決策偏誤後,應努力回歸理性壽險決策,放下短期的「糖果」,轉而追求值得等待的「大蛋糕」,長期累積財富和保障,實現真正的財務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