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的注意力維持時間正在下降,無論是愈來愈趨向於短影音的視聽習慣,或者是瞭解時事議題時只想看整理好的懶人包,都表明了這個趨勢的存在。而對於保險業務員來說,這個趨勢意味著,在與客戶交談時,對方很難願意付出時間精力聽長篇大論,甚至可能會在交談過程中不由自主的恍神。
安聯人壽聯新通訊處業務襄理劉軒表示,不只是客戶,業務員自身也難免會有這樣的情況。近來她在教育增員的夥伴時,那些年輕的夥伴們比起過程更加重視結果,但業務員的經營銷售最重要的卻是過程,過程做得不一樣,結果也會大不相同,而這些新人卻很難耐得住性子學習。
即使是知道學習內容很重要的業務員,都難以按耐住性子學習相對需要長篇論述的內容,又何況是本來就對保險不感興趣的客戶,該怎麼讓他們聽進業務員的建議,並且建構正確的保險觀念?劉軒認為,可以透過長期經營的方式,把握每一次客戶集中注意力的機會,將觀念一點一點灌輸給客戶。
把握每一次的「正題」時間
每次劉軒與客戶相約見面,大約會有2個小時的時間,但是其中只會有20分鐘左右用在談論保險議題,或者是討論保障規劃該怎麼做,其他時間則是像一般朋友見面那樣閒話家常。
「雖然俗話說『話不投機半句多』,但是反過來講,只要談的話題彼此都有興趣,反倒很容易聊到忘記時間,這是人的本性,也是業務員的機會。」劉軒表示,既然現在這個時代已經很難1、2次見面就說清楚保險觀念甚至成交,那麼不如把線放長,在長期接觸的過程中,一點一滴建立客戶的保險觀念,除了那20分鐘的「正題」時間以外,閒聊時也可以適度加入保險觀念。
但是長期經營卻不代表守株待兔,劉軒表示,每一次的見面一定都要達成一些目的,可以是拉近關係,或者蒐集客戶資料,又或者是傳遞一些保險觀念等,將這些看似不起眼的成果一點一滴累積起來,才能夠在契機出現的時候,完成成交的目的。至於成交的契機,雖然人人不同,但很往往是親朋好友甚至自己遇到了風險。
劉軒有位客戶一直沒有買保險,但是他的媽媽擔心他的身體,為他買了一份癌症險。幾個月前,客戶覺得嘴巴不舒服前往醫院檢查,沒想到一查之下發現是罹患了口腔癌,並且已經擴散到周遭淋巴組織,進入了第4期。
幸好,母親為他買的癌症險剛支付完第3年的保費,近400萬元的理賠款不久後便轉入了指定帳戶。劉軒前往探視的時候,一邊安慰他,讓他不用擔心醫療費用,一邊又找機會提醒他:「如果不幸沒有逃過這一劫,你的妻子與2個可愛的兒子該怎麼辦?」
罹癌雖然是個壞消息,卻也成為了客戶正視風險與保障的契機,再加上之前劉軒長期經營所為他累積的觀念打底,客戶終於同意購買保險,為妻兒做好了風險的保障。
「很多人都是看見了才願相信,但也意味著只要出現了契機,那麼保險就會變成他們值得專注以對的話題。」劉軒表示,業務員在日常經營中並不需要急著銷售,這只會讓客戶對保險愈發感到反感,對保險話題的注意力也就更難以維持。
不如趁著客戶還願意將注意力放到你身上的時候,潛移默化地將保險觀念傳遞出去,之後無論是量變引起質變,或者是客戶認同保險的契機出現,他們願意且能夠投入保險議題的注意力,自然也會延長到足以詳細說明的程度。
不同客群,有不同掌握注意力的方法
即使是同樣的議題,不同的處理方式也會影響客戶對該議題的興趣。例如退休議題,如果跟剛出社會的年輕人談退休規劃,他們往往會覺得離自己太遠而興趣缺缺,但如果談的是退休後想過什麼生活,再由此一步步談及退休規劃,他們就會願意聽,而且注意力會維持相當長的時間。
這也是為什麼劉軒總是告誡年輕夥伴,客戶或許可以只聽結果,但是業務員絕對不可以只知道結果,因為業務員的銷售過程,決定了客戶願不願意聽你講結果。
依據注意力重點和應對方式的不同,劉軒將客戶大致分為3類:
20~35歲的單身客戶:這個階段的客戶因為身邊接觸的資訊較多,注意力被這個花花世界分散了,能夠專注在保險議題上的注意力也就比較少,再加上他們正屬於短影音世代,喜歡直來直往,業務員也沒有必要寒暄太多,確定對方有投保的意願或想法後,直接向他們說明方案即可。
此外,這類客戶也喜歡擁有選擇權,因此業務員在說明方案時必須留下調整的餘地,而在面對這份可以「客製化」的保單時,客戶的注意力也會更集中,因為這是一件重要且符合其偏好的事情。
35~50歲的已婚客戶:這個階段的客戶已經熟悉了社會生存,也培養了較能集中的注意力,但是可能因為忙於工作與家庭,導致見面時的注意力難免出現衰退。因此劉軒會選擇午餐前、3~4點、晚餐後這3個時間段與客戶見面,以降低客戶因為狀態不佳而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
這類客戶的規劃重點在於保障,業務員可以透過時事與案例著手,吸引客戶的注意力,並藉此建構客戶的保險觀念。同時也要注意,這類客戶的主見相較年輕客戶更強,因此更需要注意用他們想聽的談話角度,他們才更容易聽進業務員的建議。
50~70歲的屆退客戶:這個階段的客戶年齡較長,劉軒在他們眼中就像子姪輩一樣,因此她在與這些客戶見面時,也像個乖巧的晚輩一樣陪他們聊天,並從中獲取客戶的資訊,包括重視的事物、對財務規劃的觀念等。
但如前所述,每一次的見面都要達到一些目的,才能夠積少成多,因此面對這些客戶也不能只是單純地聽,必須找機會將話題與保險產生連結。例如,當客戶談到家人的疾病時,業務員可以用經歷過或聽說過的案例附和,連帶提到保險對那些案例起到的幫助。
透過這樣的做法,客戶不但能夠在傾訴與來回對話間保持注意力,還能夠在建立生活與保險的連結,營造與客戶之間的共鳴,潛移默化間對業務員和保險都會愈來愈認同,當業務員談起保險時,也更願意注意聽。
而無論與哪個年齡層的客戶對話,劉軒都會在最後總結一句重點,作為當天見面的收尾。這句重點可能會在對話中多次出現,幫助客戶加深印象,幫助他們明確瞭解:保險是什麼?我需要什麼?我還缺少什麼?同時劉軒也會將這句話透過筆記記錄下來,作為下一次見面的話題參考,這樣一來不但話題能夠延續,還能夠承接上次的印象繼續加強客戶的保險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