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專欄專欄部落格 大缺工時代下壽險業務人力的雙重挑戰 通過 詹芳書筆耕風險與保險 - 2024 年 12 月 1 日 0 209 在臉書上分享 鳴叫的Twitter 臺灣正處於大缺工時代,各產業面臨嚴峻的人力資源壓力,壽險行業也未能倖免。根據壽險公會統計,2024年8月壽險公司登錄的業務員人數已減至20萬4,212人,相較2023年底減少了4,322人。而保險代理人公司的人數亦有減少,但保險經紀人公司則逆勢增長,業務員人數達到9萬1,152人,較2023年底增加1,822人。總計壽險業務員人數為37萬2,915人,與上月相比增加184人,但整體市場仍呈現結構性變化。 保險經紀人公司業務員人數增加的原因,主要在於通路多元化與商品靈活選擇,讓業務員擁有更高的自由度,能根據市場需求選擇佣金高、較易銷售的保單進行推廣。相較之下,壽險公司業務員面臨的限制較多,導致人數持續流失。 一代壽險業務人員留在壽險公司,二代往保險經紀人公司移動 第一代壽險業務人員繼續留在傳統壽險公司服務,而其子女(第二代)則愈來愈多選擇加入保險經紀人公司,這一現象反映了代際思維差異、市場需求、轉型。 代際思維差異 第一代壽險業務人員多從業多年,已建立穩定的客戶群,且在單一壽險公司服務的過程中累積了深厚的職場關係與信任基礎。他們更注重穩定性和公司提供的制度支持,例如退休福利和資源保障。第二代業務人員成長於資訊透明化與自由經濟盛行的時代,更傾向選擇靈活的工作模式。他們重視工作自主性,對於能夠自由選擇商品的保險經紀人公司具有高度認同感,特別是在佣金結構更具彈性、商品選擇更多元的背景下。 市場需求與產品多樣化 壽險公司業務員只能銷售自家產品,當產品設計或定價在市場中競爭力不足時,業務員的銷售空間受到限制,影響收入表現。保險經紀人公司提供多品牌、多保單選擇,第二代業務人員可以根據市場需求與客戶偏好選擇性價比高、銷售較容易的商品,提升業績與收入。 科技行銷與價值認同 第二代業務人0員熟悉數位行銷與社群媒體,能迅速適應保經公司較彈性的運營模式。保險經紀人公司也更容易利用數據分析和科技工具來支持業務發展,吸引年輕一代。相對而言,壽險公司可能較依賴傳統行銷方式,對新興技術的採用速度較慢,使年輕業務人員感到侷限。 許多第一代業務人員的職涯成功與壽險公司緊密相連,他們對公司懷有忠誠與認同,因此選擇繼續留在壽險公司。然而,第二代業務人員更加重視工作與生活平衡、個人成長空間,並非單純以收入為導向,保經公司提供的靈活制度更符合年輕族群的自身需求與職場價值。 大缺工時代對臺灣壽險行業既是挑戰,也是轉型的契機。隨著第一代業務人員逐步退出市場,第二代選擇加入更具靈活性的保險經紀人公司,反映出代際思維差異與行業需求的結構性變化。壽險公司在面臨業務員流失與人力斷層壓力的同時,應透過產品多樣化、數位化轉型與工作模式創新,吸引年輕人才,維持競爭力。 然而,只有產品創新與技術應用還不足以全面解決問題。壽險公司必須重新定位業務員的角色,從單純銷售人員轉型為客戶顧問,以專業化與高價值服務吸引希望追求成長的年輕一代。同時,需調整薪酬與激勵機制,讓工作成果與業務員的努力更為匹配,進一步提升職業吸引力。 大缺工時代是一場壽險行業的試煉,誰能最早調整策略、吸引並留住新世代人才,誰就能在未來市場中占得先機。在這個變革的時代,壽險公司需要的不僅是因應挑戰的能力,更是從挑戰中發現機會的智慧與行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