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視野 全世界約2億8,200萬人面臨嚴重的糧食不安全 文◎倪偉晟 通過 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com - 2024 年 12 月 1 日 0 91 在臉書上分享 鳴叫的Twitter 根據全球應對糧食危機網絡組織(Global Network Against Food Crises)最新發布的「2024全球糧食危機報告」,2023年全世界有多達約2億8,200萬人(約等於全世界3.5%的人口)正經歷嚴重的糧食不安全,需要緊急的糧食和生計上的援助,與2022年相比增加約2,380萬人。實際上,全球自2018年開始到現在,面臨嚴重糧食不安全的人數正顯著地增加當中。 從世界展望會的資料中我們可以瞭解到,糧食危機發生的因素,除了我們直觀所聯想到的自然災害、氣候變遷、糧食價格上升外,還有衝突(戰爭)、疾病和多樣性的緊急事故等。 資料更進一步點明,當糧食危機發生時,主要會導致3大嚴峻的影響:首先是「營養不足」,若糧食短缺又缺乏適當的措施保障糧食供應,營養不足的情況就會發生;長期營養不足會引發健康風險,增加患病機率,嚴重時更可能致死。 第二是「引發飢荒」,也就是廣泛地區嚴重缺乏糧食及水,導致大規模飢餓人口發生營養不良及死亡;第三則是「威脅社會穩定」,遭受糧食危機地區的人民除了難以維持生計,在較為動盪的地方更可能會因此出現搶奪、偷竊等衝突。 將視角拉回臺灣,雖說當前糧食供給狀況與其他已發生嚴重糧食危機的國家地區相比來得穩定許多,不過根據《糧食供需年報》,臺灣2023年的糧食自給率為18年來新低(30.3%),同樣令人憂心。 糧食問題或為臺灣帶來通膨影響,除了仰賴政府相關政策以外,民眾也應從自身做起,減少糧食浪費,同時做好充分的保險規劃,以應對糧食危機一旦來臨,可能連帶造成自身財務安全上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