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慧遊
◆現職:人壽保險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
◆學歷:臺灣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系
◆經歷:惠里康和證券投資信託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秋雨創新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


儘管全球經濟面臨諸多不確定因素,但臺灣保險業整體仍呈現穩定增長的態勢,可從商品、資金運用、數位轉型、業務員品質4個層面來談。

首先是商品面。根據數據,總保費收入有所增長,尤其是健康保險、長期照護保險和重大疾病險等類別需求的增長,為業界帶來了穩定的收入來源。

鑒於疫後保險意識提升,業者積極開發符合民眾需求的保障型商品,特別在醫療及重大疾病保障方面,推出更多元完善的保障內容。因應高齡化趨勢,退休規劃及長照商品的發展也更加成熟,顯示產業創新動能持續提升。保險公司針對不同客群需求推出了更多創新型保險產品,尤其是在健康管理、退休規劃、長期照護等領域的創新,例如,一些保險產品結合健康數據監測和穿戴設備,為客戶提供健康管理服務,這不僅提升了客戶的體驗,也增加了消費者的忠誠度。

至於投資類型的商品,在2023年全球透過升息抑制通貨膨脹下,通膨情形在2024年已趨緩,保險公司看準美國降息帶來的商機,紛紛推出美元利變型保單新商品,並且調升宣告利率,讓保戶可以擁有新的資產配置管道。此外,年初市場預期澳洲經濟表現好轉,業者也順勢推出澳幣投資型保單及利變型保單新商品,並且調升澳幣利變型商品之宣告利率,吸引保戶購買。綜上所述,受到國際經濟情勢影響,2024年在美元及澳幣保單銷售方面皆呈現大幅成長之趨勢,推升本業業績。

再來是資金運用面。繼金管會於2023年4月發布修正「保險公司發行具資本性質債券應注意事項」(下稱「應注意事項」),放寬保險業得發行10年期以上之長期公司債及應符合ICS所定第2類資本(Tier2)之條件,並於同月發布保險法第142條第2項令釋將保險業「具資本性質債券」及「負債型特別股」等具債務性質資本工具所取得之資金納入「業主權益」中計算,考量臺灣債券市場胃納有限,2024年3月再發布修正應注意事項,開放保險業得透過成立特定目的海外籌資事業,於海外發行具資本性質之債券,並得對該資本性質債券提供保證,亦可減少海外投資之匯率風險。

隨著疫情解封,各國主要央行暫停升息並啟動降息機制,全球投資市場好轉,臺灣市場亦受惠晶片及AI相關產業議題帶動股市成長,致使壽險業整體投資收益增加,進而推升獲利。

保險業在數位轉型層面,成效顯著,產業整體的數位服務能力大幅提升。從線上投保到智能客服,從數據驅動的客戶分析到虛擬理賠系統,數位化已經讓保險的運營效率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對業務員來說,銷售過程能夠透過大數據、人工智能及自動化技術的應用變得更加精準、便捷;對消費者來說,意味著他們能夠在家中輕鬆完成投保,無需再為繁瑣的手續和繁重的文書工作而煩憂。從線上即時投保,到隨時查詢保單,數位化服務提高了整體的客戶滿意度,也擴大了保險產品的受眾範圍。

保險業者積極運用科技提升服務效率,除了透過公會平臺推動的保險理賠聯盟鍵及理賠醫起通服務,已有22家產壽險業者、20多家醫療院所參與,建立起便民的理賠生態系統。同時,電子保單存證與認證系統普及率提升,為保單無紙化奠定良好基礎。

另一方面談到保險業務員,市場對於具備專業素養和數位能力的業務員需求在增長。這使得保險公司更加注重招聘與培養高素質的業務員,並且提供更專業的服務和更精準的銷售策略,提升了整體業務員隊伍的效率與競爭力。

保險業面臨的挑戰

臺灣保險業雖然在2024年維持穩定的成長,同時也抓緊科技浪潮,但仍然面臨到一些挑戰:

① 保險市場增長速度趨緩
由於人口結構的改變,新客戶的增長空間受限。這使得保險公司不得不更加依賴現有客戶的再次投保及續約業務,市場的競爭壓力加大。

② 低利率環境下之投資壓力
利率風險持續存在,影響了保險業的資金運用效益,考驗業者的投資策略與風險管理能力。壽險業往往依賴投資收益來支撐保險產品的回報,在低利率的背景下,保險公司面臨著如何維持穩定回報的巨大挑戰。

③ 人才短缺與業務員流動性問題
業務員生計依賴具有不固定性的業績,因此面臨著較高的流動率。新進業務員的培訓與長期留任問題,也一直是壽險業的痛點之一。在高壓的工作環境中,業務員的心理健康與工作穩定性需要更多關注。此外,如何吸引更多的優秀人才進入保險業,並提供長期的職業發展支持,是壽險業必須解決的課題。

掌握影響保險業發展軌跡的3大趨勢

大環境變化及科技發展快速,民眾在各方面因而有著許多不同以往的需求浮現,因此對保險業而言,客戶、科技及因氣候變遷而誕生的永續思維,將會左右未來保險業的發展軌跡。

① 掌握客戶豐富多變的需求
民眾現今對保險的期望,不單僅是尋求財務保障,更希望在日常生活中獲得個人化的解決方案,壽險業者應該善用科技洞察客戶所需、採取數位化服務升級、創新產品設計、精準市場定位、強化教育與透明度、依市場需求導向進行產品設計、推出可持續發展之產保險產品、與金融科技業者進行異業合作,強化數位化客戶體驗,來應對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此外,保險最關心的是「人」的生活,科技革新下,壽險業更要著重有溫度的服務,站在客戶角度,用同理心瞭解客戶需求,才能創造無法取代的價值。

② 掌握科技帶來的精準與個性化
在獲得保戶同意且符合個人資料保護相關法規之前提下,保險公司與保戶將會有更精準的互動,壽險業者可以透過加快數位化轉型、利用AI進行個性化服務、精準風險管理、優化業務流程、提升行銷效果等手段,提升服務質量與業務效率,從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壽險公會希望能扮演產業科技整合平臺角色,透過制定保險業運用人工智慧系統自律規範、保險業辦理數位身分驗證自律規範、保險業核心業務系統備援演練自律規範、保險業作業委外使用雲端服務自律規範;修訂保險業辦理電子商務自律規範等規定,推動保險業數位服務法制化。協助會員公司導入新技術,降低數位落差。同時與金管會協調監理科技發展方向,確保創新與法遵並重。

 

更多內容請見《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第42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