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齊漲,保險還可以買嗎?

0
1885

  新冠疫情過後,全球物價猶如滾雪球般急速攀升。在臺灣,平民美食也抵擋不了漲價的壓力,原本經濟實惠的小吃價格屢屢上漲;同時,醫療自費項目也日益增加,讓家庭健康支出更為沉重。主計總處近期公布的11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再次擴大,突破2%的通膨警戒線,來到2.08%。通膨加劇不僅推高生活成本,更讓民眾的經濟壓力倍增。

  在這樣的環境下,壽險業務員應思考如何讓保險產品成為客戶生活中的支柱,將保險重新定位為一種「必要保障」,而不僅僅是「選擇」。

客戶的「漲價焦慮」

  在通膨環境中,客戶的第一反應往往是削減非必要開支,而保險費可能被視為「非必需品」。我們的角色不僅是銷售者,更是教育者。如何幫助客戶理解,保險不是一種消費,而是一種長期投資與風險管理工具?

  1.強調保障的不可或缺性:透過數據和真實案例,讓客戶看到在意外或疾病來臨時,保險是如何提供穩定的經濟支持。

  2.將漲價合理化: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釋保險費率與風險管理成本之間的關係。例如,透過比較近年的醫療費用增長和壽命延長的數據,來說明保險公司需要調整費率來應對這些挑戰,從而保證未來的理賠穩定性和公司的長期營運能力。

從產品設計尋找行銷切入點

  在市場環境變化下,產品創新是應對挑戰的利器。我們可以考慮推廣具有彈性或附加價值的保險產品。

  1.推出具通膨調整功能的保單:例如,提供年度保額成長選項,讓保戶在繳納額外費用的情況下,其保險金額隨物價成長同步調整。這類保單能有效對抗通貨膨脹的侵蝕,保障客戶的保額實際購買力長期不變。

  2.加強健康管理相關附加服務:結合健康檢查、運動計劃等增值服務,讓客戶感受到保險產品的實際價值,而不僅僅是繳納保費。例如,可以附加健康分析報告、線上健身課程,甚至定期提供專屬醫療諮詢服務。

以真誠溝通拉近距離

  漲價是一個敏感話題,但透過誠懇的溝通,我們可以贏得客戶的信任。

  1.定期回訪,更新需求:主動向客戶說明漲價原因,同時幫助他們檢視現有的保障是否充足,提供調整建議。例如,對於剛成家或生育的客戶,可以建議增加相關保障,以應對家庭責任的增長。

  2.同理心的故事分享:透過分享其他客戶的故事,讓客戶感受到保險的價值,並理解漲價背後的意義。例如,描述某家庭因保險而渡過經濟危機,使客戶能夠將保險與自己的生活連結。

數位化行銷助力

  數位化工具的普及,讓我們能更精準地觸及目標客戶。

  1.善用社群媒體與內容行銷:創建短影音或圖文,解釋保險價值並回應常見疑慮。這些內容可以設計得更具吸引力,例如透過生動的動畫或實際案例重現,幫助客戶理解產品的特點與優勢。

  2.數據驅動的行銷策略:利用公司提供的客戶分析工具,找到最需要保障升級或調整的目標群體,進行精準推廣。例如,可以根據客戶年齡、健康狀況和收入水準,客製化保險建議,並透過會員專區或專屬連結推送給客戶。

團隊合作與激勵

  在充滿挑戰的市場環境中,團隊的支持與合作尤為重要。

  1.內部交流成功案例:定期分享業務員如何成功應對漲價話題的經驗,互相學習。例如,某業務員如何成功說服一位對漲價敏感的客戶,透過增加附加價值保障來提升其滿意度,這樣的故事能激發其他業務員的靈感。

  2.制定明確的目標與激勵措施:例如,針對銷售特定附加價值產品設立獎勵方案,提升業務推動的積極性。此外,增加團隊挑戰活動,增強員工之間的凝聚力與合作精神。

  當萬物齊漲時,保險作為一種長期保障工具,其價值不僅不應被低估,還應被重新審視。壽險業務員的責任是透過專業知識與真誠溝通,幫助客戶理解保險的真正意義,並在這個波動的時代中,成為他們最值得信賴的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