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視野 癌症時鐘再創新低,每4分2秒即有1人罹癌 文◎崔浩風 通過 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com - 2025 年 2 月 1 日 0 2067 在臉書上分享 鳴叫的Twitter 2024年,有好多的人離開了我們,其中又有許多人是因為癌症而辭世。近一點來說,臺灣資深藝人汪建民於當年10月因肺腺癌去世;稍遠一點,日本知名男星團時朗也在同年3月不敵肺癌辭世。 而那些奮力抵抗癌症病魔的各方人士,更是所在多有。如2024年9月底過世的「麥教授」瑪姬‧史密斯爵士,生前長年受乳癌所苦惱;英國凱特王妃更是於3月時公開宣布罹癌的消息,幸而在同年9月初宣告抗癌成功。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旗下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的統計,2022年全世界癌症發生率的前5名分別為乳癌、前列腺癌、肺癌、大腸癌與子宮頸癌,新增病例約2,000萬人,預計2040年將會增長至3,000萬人以上,增長幅度足足超過5成。 而從癌症死亡方面,死亡率前5名則分別是肺癌、乳癌、大腸癌、肝癌與前列腺癌,總計約970萬人,預計2040年將增長至1,670萬人,增長幅度高達58%之高。 至於臺灣,根據最新的2022年癌症登記年報,相較2021年,臺灣發生率前10大癌症的名單幾乎沒有變化,只有原本位列第4名的攝護腺癌取代大腸癌,成為2022年發生率第3名的癌症,最大的差異在於個案數量從12萬1,762人增長到了13萬293人。換算起來,癌症時鐘(即平均多久有1人罹患癌症)再次縮短到4分2秒,減少幅度堪稱近年之最。 癌症的病例數與死亡數迅猛增長,讓人們聞癌色變,也讓各國政府頭疼不已,雖然治療技術也在不斷推陳出新,但高昂的治療成本卻不是人人負擔得了。依據罹癌種類與期數不同,一個療程從數萬臺幣到數萬美元都有,經濟負擔十分沉重,建議民眾盡早做好健康相關保障規劃,讓保險成為面對癌症的最佳後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