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活動量根基,打造高產能精兵團隊

文◎編輯部 照片◎受訪者提供

0
5235

相信保險團隊長都希望打造出一支高出勤、高定著、高產能的團隊,在新華保險內蒙古分公司呼和浩特支公司,就有這樣一支團隊——團隊人力雖僅有20餘人,但在2023年卻創下5,000萬元(人民幣,下同)保費的好業績;夥伴以80、90後為主,人均出勤率超過90%;定著3~5年以上的夥伴約占團隊總人數的90%。這究竟是一支怎樣的團隊?

  代豔芳從業已有10多年,她不僅從一名新人蛻變為績優高手,還培養了一支小而精的團隊。2023年,團隊僅憑22個人力創造了保費5,000萬元的成績,而且出勤率、資歷3~5年以上的夥伴占比率,均超過90%。為何他們能創造如此不凡的業績及如此之高的定著率、出勤率?代豔芳表示:「關鍵是做好活動量管理。」

3方法做好活動量管理

  代豔芳深深明白一個道理:提升產能,就是在提升夥伴的收入及定著意願。而要提升夥伴的產能,除了提升他們的專業實力之外,最關鍵的做法就是提升活動量。因此,代豔芳在團隊內實施了多項內容,以督促夥伴重視活動量、加大拜訪量。

方法①循序漸進拔高目標,從「每日3訪」到「每日10訪」

  不少保險公司及團隊對保險業務員的要求是「每日2~3訪」,但在代豔芳的團隊中,對績優夥伴的要求是「每日10訪」,對普通夥伴的要求是「每日7~8訪」。為什麼她訂立如此高的目標?她坦言:「訪量目標定得愈高,夥伴實際上見的客戶也就愈多。如果我只要求夥伴每日拜訪3位客戶,他們可能連『3訪』都做不到。」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訪量目標不是人人皆同,而是根據夥伴的能力及入司的時間分別制定的,有「每日3訪」、「每日5訪」、「每日7訪」、「每日10訪」等不同階段的拜訪量目標。代豔芳認為,這樣訂立目標的方式能夠有效帶動夥伴的拜訪積極性,不斷朝更高的訪量目標努力。特別是看到績優夥伴的訪量如此之高,就算普通夥伴做不到「每日10訪」,也會向績優夥伴看齊,以「每日7~8訪」為目標。

TIPS:循序漸進定下高拜訪量目標,夥伴見的客戶數量也會隨之提升。

方法②細分拜訪方式及拜訪目的

  一提到「每日10訪」,不少夥伴或許會存在這些疑問:「我真的能做到嗎?」、「我每天完成3訪都很吃力了,怎麼做到10訪?」、「是將線上的拜訪量也納入其中嗎?」對此,代豔芳表示:「每日10訪絕對不含線上的拜訪量,這項規範不僅要求夥伴必須與客戶見一面,而且大多是一對一見面的方式。」那麼,他們究竟如何做到「每日10訪」?答案是:細分拜訪方式及拜訪目的。

  在團隊中,夥伴拜訪客戶的方式有2種:一種是「職場訪」,即邀請客戶來到職場見夥伴;第二種是「上門訪」,即夥伴登門拜訪客戶。而在夥伴的每日10訪中,夥伴「職場訪」的比例約為80%,「上門訪」的比例約為20%。

  這樣做的好處是:第一,大大減少夥伴的展業時間及成本,讓他們在有限的工作時間裡去見更多客戶;第二,將大部分的客戶約到職場進行面談,團隊內部能夠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圍,夥伴提交方案、促成保單的機率也會相應提高。

  代豔芳接著說道:「在打電話邀請客戶見面之前,夥伴必須明確自己的拜訪目的。比如,這次拜訪是『服務訪』(為客戶提供服務)、『增量訪』(向客戶索要轉介紹名單),還是『促成訪』(促成保單)。如果是『服務訪』與『增量訪』,夥伴與客戶面談的時間可能略短一些;如果是『促成訪』,面談時間則相應長一些。如果每位夥伴在拜訪客戶之前都能釐清拜訪目的,並進行合理規劃,其實每天見10位客戶就不是一件難事。」

  除此之外,代豔芳的團隊每週都至少會舉辦1次活動,並在特殊節日加大活動的舉辦規模。這些活動的舉辦,亦能夠為夥伴與客戶的見面帶來不少助力。

TIPS:釐清拜訪目的,就能將拜訪客戶的效率最大化。

 

更多內容請見《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第4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