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約有75%的人為介於健康和不健康之間的亞健康族群;而在臺灣,根據國健署資料,近年來民眾三高盛行率亦呈現增加趨勢。
當亞健康群體人數愈來愈多時,保險公司在開發商品上勢必需要有相應的調整,本次將透過台灣人壽商品一部部長暨協理陳逸萍的專業見解,探討保險公司將如何透過商品創新與新型態服務,滿足亞健康族群的保障需求。
大眾健康意識提升,亞健康族群成為保險市場中需重視的潛在客群
陳逸萍指出,在保險實務領域中,「亞健康」並無明確定義,但若以報章雜誌通俗的說法而言,亞健康通常被界定為介於「健康」與「確診疾病」之間的狀態,雖然未明確診斷出具體疾病,但身體已顯現出不適或疲勞的徵兆。亞健康特徵包括壓力過大、慢性疲勞、睡眠問題、肩頸腰背痠痛以及三高症狀(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
目前衛生福利部並未針對全臺亞健康人口占比進行統計分析,不過能從該單位所統計的三高盛行率,以及媒體自辦的問卷調查中側面瞭解,亞健康人口不在少數;衛福部2017~2020年的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顯示,臺灣18歲以上的成年人中,三高的盛行率分別為高血壓27%、高血糖11.1%、高血脂26%。(見表;註: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4年一次,2021~2024年調查因Covid-19影響尚未完成。)
而在台灣人壽與經濟日報2024國民長照醫療暨保險需求調查中,兩性健康困擾之「肩頸腰背痠痛」占比,男、女性分別為43.2%及51.0%;「睡眠問題」占比則分別為30.5%及27.4%。陳逸萍表示,現代人的生活型態複雜,如高壓工作環境、久坐習慣、高熱量且不均衡飲食等,均為亞健康狀態增多的原因,而隨著大眾健康意識的提升,愈來愈多人瞭解到需透過自我健康管理恢復健康狀態,亞健康族群也已然成為保險市場中需重視的潛在客群。
她更進一步提到,當亞健康族群人口增多時,可能會對保險公司帶來2大層面的影響。首先是風險評估,傳統的核保標準較偏重已確診疾病的族群,而亞健康族群未來的健康惡化風險較高,可能導致承保風險提高。有鑑於此,現行壽險業者的作法是在核保時會進一步安排體檢審核,但需額外負擔客戶的體檢費用,承保成本將增加。
第二是商品設計,為填補亞健康客群的保障缺口,保險商品需從「疾病預防」及「健康促進」角度切入,如針對亞健康者推出涵蓋健康促進、加強特定疾病保障的創新商品,以提升客戶的黏著度與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