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銷講堂 從人生的7個階段,看責任與需求的變化 文◎編輯部 通過 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com - 2025 年 3 月 1 日 0 4228 在臉書上分享 鳴叫的Twitter 從事保險銷售工作,一定會遇到2種基於錯誤觀念而出現的拒絕:「我不需要買保險」以及「保險有買就好」。這時,不妨從人生的7個階段著手,讓客戶明白人生責任的變化,以及應該如何調整和預做準備。 人生每個階段的身分、角色都在發生變化,一開始是為人子女,後來是為人伴侶,再漸漸地為人父母、祖父母⋯⋯不同角色的背後是不同的責任,我們曾是他人的責任,也終將肩負起對他人的責任。 一般來說,如果從走出社會、具備肩負責任的能力開始計算,每個人的一生大概需要經歷7個階段: 階段一:走出社會,既要對自己負責,又要對父母負責 階段二:成家立業,為家庭撐起一片天 階段三:生兒育女,護佑子女無憂成長 階段四:事業關鍵期,做好家庭財富的保值與增值 階段五:家庭責任減輕期,及早完善養老規劃 階段六:財富積累高峰期,財富傳承正當時 階段七:步入晚年,樂享生活 在每個人生階段,人們都肩負著一定責任。在人生的每個階段,我們需要配置不同的保險以更好地履行各個階段的人生責任。 對此,可能有的客戶會提出異議:「難道沒有保險我就不照顧父母、養育子女了嗎?既然如此,買不買保險又有什麼關係呢?」面對這樣的問題,我們應如何回應?如何讓客戶知曉人生責任的履行與保險需求的關係? 責任,即是對危機做出反應的能力 對於責任,網路上有一個很有意思的說法,即:責任的英文是responsibility,由response(反應)和ability(能力)2個單詞構成,因此責任可以理解為「面對危機,做出有效反應的能力」,而面對上述問題的答案,便潛藏其中。 保險的核心價值就是幫助人們在遭遇風險後轉嫁風險帶來的損失,讓人們有能力應對風險;而責任則代表了一個人有效應對危機的能力。從這個角度來看,人們肩上的責任,就是其需要被滿足的保障需求。 這時,客戶還可能出現這樣的拒絕:「有保險就代表了有應對風險的能力,那我買1張保單不就可以了嗎?為什麼在人生的不同階段都要買不同的保單?」 面對客戶這樣的疑問,大多數保險從業人員可能會從人身風險的多元性來為客戶講解,但客戶未必會認同,因為會問出這些問題的客戶,大多也抱持著僥倖的心態,認為自己不會遭遇這麼多風險。所以,他們大多只購買1張保單——那張用以保障他們認為最可能發生在自己身上的風險的保單。 此時,我們不妨回歸「責任的履行」這個角度,幫助客戶理解一個人所需的保障與所肩負的責任的關係。 比如,有的客戶最關注重疾風險,認為購買一張300萬元保額、帶身故保障的重疾險保單就足夠了。這時,我們不妨引導客戶設想一下:若我們不幸身故,這筆身故理賠金要怎麼分?是平均分給父母、妻兒?還是給父母留200萬元,妻兒留100萬元?200萬元能夠讓父母安享晚年嗎?孩子要完成從小學到大學的學業,100萬元足夠嗎?若把錢都留給父母養老,妻子和孩子怎麼辦?若反之,把我們養育成人的父母又該怎麼辦? 窺一斑而知全豹,一張保單不可能滿足我們人生各個階段的責任履行需求。針對不同的人生責任,我們要有不同的保單來保證責任的履行。按照人一生大概需要經歷7個階段、每個責任階段至少需肩負起一項責任來計算,那麼,人一生至少需要購買7張保單。然而,風險是複雜多元的,1張保單未必能滿足每個階段的需求,因此必須要依據人生階段帶來的風險變化,調整自己與家人的保障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