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整體受僱員工實質經常性 薪資連3年負成長

文◎倪偉晟

0
2480

對許多多勞工朋友來說,在物價不斷上漲的環境裡,最關心的事情莫過於薪資是否能夠跟上物價。勞動部在考量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CPI)、經濟成長率等指標數據後,自2025年1月1日起,將每月最低工資由2萬7,470元調升至2萬8,590元,調升幅度4.08%;每小時最低工資則從原先的183元調升至190元,調漲幅度為3.82%,預估有超過257萬名勞工受惠。

事實上,這也是臺灣自2016年來連續9年調漲基本工資。而除了臺灣外,有鑑於物價上漲情勢,許多鄰近國家近幾年也都調漲基本工資:根據《日本經濟新聞》,日本於2024年決議將每小時基本工資上調50日圓(每小時1,054日圓);韓國政府亦將2025年的每小時基本工資上調1.72%(每小時1萬30韓元)。

不過,對於大多數的民眾來說,政府連續調漲最低基本工資仍然無法起到顯著的作用。以臺灣來說,根據勞動部勞動統計查詢網的最新資料顯示,整體受僱員工實質經常性薪資已連續3年負成長(2021~2023年),若將工業和服務業拆開來看,工業受僱員工實質經常性薪資近一年為負成長,服務業受僱員工實質經常性薪資則連續3年負成長。

換句話說,近幾年即使勞方的薪水數值呈上揚趨勢,但在通膨的影響下,大家普遍的荷包都縮水了。尤其對於許多年輕的小資族來說,要應付日常如三餐、房租、水電等基本開銷可能都略感壓力,在這樣的情況下,也更加凸顯出投資理財的重要性。

建議民眾在進行投資理財規劃時,一定要謹慎衡量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再將資金放置在不同的投資工具上,另外還要謹記最重要的一點——無論如何都要將「風險保障」放在規劃當中,如此一來才能避免在風險發生之時一瞬間就侵蝕了自己好不容易累積的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