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成為團隊領導者時,許多挑戰便隨之而來,如績效的突破、如何培育及複製出同樣優秀的夥伴等,這條路沒有捷徑,但絕對有方法可循。以下將從卓越領導者帶領團隊過程中所累積的實戰經驗與思維策略,帶你一窺主管自身多元能力的養成方法,進而增進自身格局,讓團隊穩健前行。

 

活用3大「工具」,打造團隊績優體質

當業務員擁有了良好的自我管理,伴隨而來的就是愈來愈好的績效,亦建構了在保險業做長、做久的基石。這時,業務員可能晉升為管理職,或是組建自己的團隊。無論是哪一種,都必須從自我管理,轉變成管理他人。

該如何向外拓展,進而組建一支績優的團隊?鄧鈞鴻認為,需要依靠「外功」的系統性方法。外功有以下3大工具:

一、終生學習:不斷學習別人好的做法,納為己用。保險業的變化快速,稍一不留神就會被淘汰。一個健康的團隊要有如變形蟲般的韌性,時刻採取最好的做法,並將舊有思維做出修改,或是盡速汰換既有的模式以跟上時代。

二、找到行業中的「良師」:好的「良師」不一定只有一位。他以自身的經驗為例,剛入行時,自己認了3位師傅,他們分別專精於保單產品、核保理賠、風險管理等領域。隨著在保險業的經驗日漸豐富,良師們所有的知識,都被他吸收得差不多的時候,他便往上尋找更符合他當時需要,能夠帶領自己更精進的其他師傅。

鄧鈞鴻特別強調,尋找師傅的過程中,向上「攀附」是最為重要的一件事。直至今日,他依然向周遭的區部主管、副總等高階管理層,學習領導統御之道。

三、建立可以複製的系統:這是小團隊擴大的關鍵,移植其他團隊的成功模式。鄧鈞鴻培養過許多成功的團隊,他發覺成功的DNA在於找到合適的左右手,建立專屬的精銳部隊,部隊成員在精不在多。他們將跟著自己一起成長、壯大,栽培他們的同時,就是在發展團隊。

在未來,這批精銳部隊將各自成為獨當一面的團隊長。「在最初期,掌握一小群業務員,就能夠成為主任;掌握一群主任,就能夠成為經理;掌握一群經理,就能夠成為部長。」選材、育才,是小團隊成長為大團隊,貫徹始終、始終不變的目標。

團隊主管必修的「十項全能」

「學習、聆聽、分析事件,以及自我提升,是團隊長最重要的基礎能力,聽起來有點普通、有點公式化,但最終還是要回到一件事:你能不能持之以恆地做出實踐。」在甘志明的觀察中,一位卓越的團隊領導者,必須具備的不只有銷售能力或管理技巧,還有持續學習、整合知識並轉化為行動的執行力。

「實踐」是進步的基本態度,「能力」是學習的涵蓋內容,為了協助團隊成員理解「能力」的構成,甘志明進一步提出了「十項全能」的修練框架。這十項全能裡涵蓋獵人者、說服力、培訓、教育,輔導、管理、教練等,最後將招募進來的人才孕育成前途可期的人才。這些能力表面看似繁瑣,實則環環相扣,一旦內化為習慣,就能成為領導者最穩固的根基。以下為每一項的詳細說明:

獵人者:「當我詢問『為什麼想增員對方時』,有些主管卻回答不出來,那麼我心底就會有一個疑惑,如果主管連對方的優點都不知道,那麼怎麼可能真心想培育他呢?」一位優秀的領導者,必須具備主動尋找人才、敢於接觸比自己更優秀的人的心態與能力,而擁有這樣能力與特質的夥伴,就是所稱的「獵人者」。一名優秀的主管應該具備觀察力與基本資訊的判別力,藉此辨別增員對象的特質、優勢以及未來潛力。

說服力:「要當好一個主管,你不只是要敢開口,更要敢談未來。」一名優秀的領導者,應該要指出一個團隊的願景、描繪出對方職業美好的未來前景,透過未來的投射,讓對方願意從懷疑、觀望,轉變為相信、投入。

培訓:「訓練比較像是在辦公室內進行的,它教的是『怎麼做』,內容包含產品內容、流程、行銷話術等實用性知識。」培訓是領導者最基本、也最需必備的一項能力,在這一環節中,主管必須觀察並且隨時介入業務員的展業生活,為其補充基本能力,千萬別因為高估了夥伴的「自學能力」,而忽略了「結構化學習」的重要性。

 

更多內容請見《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第4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