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尖團隊長帶領團隊的方式雖然有所千秋,但其初衷都是定位團隊發展的方向。俗話說:「因材施教。」一個好的團隊長會依據夥伴不同的特質,協助他們找到在保險業的定位,幫助夥伴達成目標。

團隊長是夥伴最好的領航員

當優秀的人才陸續增員加入團隊後,光為夥伴樹立起好榜樣還不夠,最重要的是讓夥伴們行動。該如何行動?與其利用主管的職權,硬性規定一個得要達成的年度目標,鄧鈞鴻更傾向於喚起夥伴們的初心:「沒有人是盲目的,主管必須提供一份清晰的地圖,給予夥伴明確的指引,讓他們知道,跟著地圖走,抵達的天地將有多遼闊。」

每一位加入富鴻通訊處的保險業新血,鄧鈞鴻都會問他們想要挑戰的目標,是年薪百萬的臺灣盃、亞洲盃,還是年薪突破千萬的世界盃?夥伴的回答就是他們的初心。

鄧鈞鴻表示,有目標的人才較容易培養。瞭解目標後,身為主管有義務帶領夥伴完成。主管之所以能讓夥伴信服,根本原因就在於提供夥伴一份清晰的地圖,當他們依據地圖上的指引,日復一日地踏實努力,付出耕耘後,當初許下的初心就有最切實的收穫。

最好的目標,即是夥伴發自內心的渴望。主管要做的事情是適當提點、給予支援,而不是花大量的心力去費神督促。目標夠清楚的夥伴,自然會產生自我驅動力,自動朝著目標努力。鄧鈞鴻坦言:「最高級的管理是自我管理,真正的大將之材皆具備清楚的目標、強烈的動機,方能克服職涯中的低谷。強行用主管的職權去施壓夥伴,是絕對行不通的。」

 

環境影響個人,個人感染他人

業務工作雖是得靠自身努力,但團隊成員間彼此激勵的化學效應亦不容小覷。為了營造良好的競爭氛圍,鄧鈞鴻在空間的設計上極具巧思:一走進富鴻通訊處,大門口就陳列著琳琅滿目的獎牌,這些都是夥伴們努力打拚的最佳證明;往裡面走,週排名、月排名、季排名、個人排名、區域排名、全國排名,各種排名貼在牆面上一目瞭然。夥伴們一走進通訊處,自然就會產生積極奮發的心態。一位2005年出生的夥伴,年僅20歲就達成了年薪百萬的目標。

在他的帶領下,2025年他的團隊更達成了IDA百人團隊的榮譽。團隊中也有IDA小組,支援夥伴追逐至高榮耀。就像是馬斯洛的需求金字塔,一旦解鎖了階段性的目標後,便會想往上挑戰更難的目標。如此一來,便又有了發自內心的動力。團隊內只要有一個人萌發了自我驅力,這股正向的能量也會感染其他人,啟動團隊的正向循環便是水到渠成。

使命感,就是最好的方向

「我很少訂3年、5年以上的明確目標,但我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為了讓團隊有能力追逐長遠的願景與成果。」甘志明將目標的管理分為週、月、季、半年與年度5個節點,並以每週為最小單位進行追蹤與檢討,這樣的規律節奏不僅幫助團隊保持動力,也讓領導者能隨時掌握進度與變化,必要時及時調整。

對甘志明而言,「定方向」的關鍵不是硬性框架,而是要能隨時因應環境變化而調整節奏與策略,時代快速變化,市場節奏也在演進,團隊若想長久走下去,絕不能墨守成規,而應該學會「順勢而為」。

不過,這樣的彈性調整並不意味團隊可以偏離初衷,甘志明說道:「再怎麼調整,方向不能離開軌道,這條軌道,就是我們的使命感。」使命感是團隊的最大目標,因此團隊長必須確保夥伴對保險商品的意義與價值有足夠的認知;一方面使夥伴藉此認識到自己身負守護千家萬戶的責任,另一方面也使夥伴不會輕易被挫折擊倒。

而當夥伴對保險業的使命有了充足認識後,再來就是要討論「如何在基於達成使命的前提下,完成自己的夢想」。甘志明在與夥伴設定目標時,從不直接下達命令,而是透過對話與引導,讓夥伴說出「自己真正想要成為怎樣的人」。

 

更多內容請見《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第4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