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每3位長者就有1人陷入貧窮

文◎程雲佳

0
8006

  2025年,隨著臺灣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突破470萬人,如何避免晚年生活陷入貧窮,已成全民的重要課題。根據內政部主計總處的《家庭收支調查》統計,2019~2023年,高齡者的貧窮比例始終居高不下,平均每3位長者中,就有1人生活在貧窮線以下。這不僅是令人憂心的社會現象,更凸顯出目前社會安全網的不足。

  臺灣對於貧窮線的認定,是依據「最低生活費」而定──即收入低於當地可支配所得中位數的60%,即被視為貧窮。全臺各縣市的最低生活費會依據當地物價與經濟發展狀況略有差異。

  若以全臺平均來看,2019年貧窮線標準為19萬6,800元,至2023年升至20萬9,400元。隨著通膨壓力與生活成本持續上升,貧窮線的標準也逐年墊高,但從主計處統計數據來看,高齡者的實際可支配收入卻未能同步成長,貧窮風險愈發顯著。

  放眼國際,臺灣並非唯一面對此困境的地方。根據《經濟學人》2024年報導,韓國65歲以上人口中,近40%生活在貧窮線以下,為已開發國家中最高;日本亦有約20%的高齡人口處於貧困狀態;另外,根據聯合國報告,美國則有超過2,300萬名高齡人口生活在聯邦貧窮線以下。這些數據揭示出一個全球性的趨勢:當「長壽」成為常態,面臨「貧窮」的機會便會大增。未來的退休生活恐怕不只要活得久,更要撐得住。

  因此,及早規劃保險與退休保障,已不再只是理財選項,而是對未來生活的必要準備。愈早開始佈局,愈能從容面對日益通膨的醫療與照護成本。尤其對長者而言,一張保障穩定現金流的年金保單、一份涵蓋重大疾病的醫療險,都是對抗未來高齡貧窮的第一道防線。從今天起,為老後準備,也是在為未來的自己爭取一份尊嚴與安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