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業務員來說,陌生市場的開發能力必不可少。現職香港富衛人壽營業總監的趙思越,在新冠疫情期間,也面臨無人可談保險的窘境。和所有保險業新人相同,她必須重新著手進行陌生市場的開發。她相信:「危機就是轉機。」趁著疫情期間,積極拓展人脈,成功累積起一批穩定客戶,為後續業績奠定良好的基礎。
趙思越首先介紹香港保險市場的概況。香港是向全球開放的市場,在香港,能夠接觸到來自海外還有中國大陸的客戶,她指出,自己的客戶名單大約有85%來自於內地,其餘15%則為國外與香港本地客戶。在疫情前,多數客戶主要透過大陸地區的轉介紹而來。然而,疫情爆發後,香港政府為防範群聚感染,實施了嚴格的防疫政策,限制外地人入境,大陸客戶因此受制於入境規定,無法前來香港,對趙思越的業務造成重大衝擊。她一度失去了辛苦累積的客戶群,這也促使她重新思考事業方向,轉而投入陌生市場的開發。
在疫情肆虐下的香港進行陌生市場,無疑是一項艱鉅的挑戰。在香港,常見的陌生開發主要有3種:❶辦講座聚眾。資產、稅務規劃等講座,通常能吸引具財務意識的聽眾,對保險的接受度也相對較高。❷蒐集參加展覽會的客戶名單。例如:貿易展、移民展、教育展,此類客戶普遍財力較充裕,也重視風險管理。❸撥打陌生電話進行銷售。
然而,在疫情期間,民眾連外出都心懷忌憚,更別提參加實體活動,前2項方式可說完全行不通。至於陌生電話,一直以來成效本就不高,加上近年詐騙頻傳,民眾對來電辨識更加敏感,往往看到陌生號碼便直接拒接。
當孤兒保單成為陌生市場突破口
趙思越苦思一陣後,發現了一個可能的機會。公司內很多撐不過疫情衝擊的業務員陸續離職,他們先前成交的保單就變成孤兒保單。由於她一向認真負責,深得公司與客戶信賴,公司便將部分孤兒保單轉交給她接手,不讓保戶的保障中斷。也有一些業務員在轉換跑道後,主動指名趙思越接手其客戶名單。
這批名單,雖暫時解決了趙思越缺乏客戶的困境,但與這些原本陌生的保戶互動越多,她也逐漸察覺,真正的挑戰才正要開始。當時媒體不斷報導確診人數攀升、社區爆發群聚感染,人們情緒高度緊繃,與平日大相逕庭。保戶得知原業務員已離職,自己成為孤兒保戶,內心的不安與被拋棄的感受被放大,對新接手的業務員產生天然的不信任,進而擔心在疫情蔓延下,自己的保障是否還能延續。
因此,在與客戶建立初步接觸時,趙思越先是花大量心思安撫客戶情緒,耐心解釋其保障未受影響,只是更換了服務的業務員,原有保單依然有效。當客戶逐漸感受到安全感後,她便著手全面檢視客戶與其家庭成員的保單內容。
她耐心地與客戶探討:「透過保險,您希望解決什麼問題?想達成怎樣的目標?目前家庭結構是否有變化?保單內的個人信息是否要更新?受益人信息是否依舊不變?」依據客戶回覆,以及現有保單內容,她會分享市場上的最新和更優方案,或指出原保單需增補的環節。若家庭結構有變動,保障的規劃和優先順序也應隨之調整。
經由她條理清晰的說明,加上帶給客戶的親和力,客戶原有的疑慮逐一消除,對她逐步建立起信任。趙思越並未急於銷售商品,反而專注於落實客戶服務的每一環節。除了持續完成保單檢視的工作外,後續她也接手客戶的理賠申請,進一步深化與這批陌生客戶的關係。